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财经 > 正文

  财政部网站5月13日公布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其中,超长期特别国债分为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品种,均按半年付息。5月17日,财政部将公开招标发行2024年首只超长期特别国债,面值总额400亿元,票面利率通过竞争性招标确定。

  专家认为,本轮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较长,有利于增强对长期限项目的保障能力,同时发行节奏较为平缓,可避免集中发行给资金面造成阶段性压力。从政策效果看,超长期特别国债既可以拉动投资和消费,又能筑牢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发行计划出炉

  根据发行安排,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从5月17日首发到11月中旬发行完毕,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品种分别发行7只、12只和3只。

  本轮特别国债发行期限明显更长。从此前历次特别国债的发行期限上看,短的只有3年,5至10年的相对集中一些,最长的为30年。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20年至50年特别国债覆盖了2030年、2035年、2049年等关键时间节点,不但能够为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慢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等提供充裕的超长期资金,并避免造成国债集中还本的压力。

  从发行节奏上看,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总监冯琳表示,目前尚未公布每次发行的规模等信息,大概率会呈现小额多发的特点。从发行安排看,今年1万亿元特别国债的发行周期要长于市场预期,发行节奏较为平缓,可避免集中发行给市场资金面造成阶段性压力。

  “相比此前特别国债在2至3个月内集中发行的安排,更加平缓的发行有利于逐步推进项目落地,且避免与一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形成叠加。”东吴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李勇表示。

  明确资金用途

  根据相关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专家认为,其发行既可以拉动当前的投资和消费,又能筑牢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在超长期特别国债前期准备工作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此前介绍,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已经研究起草了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行动方案,经过批准同意后即开始组织实施。

  据介绍,行动方案坚持目标导向、精准突破,集中力量支持一批事关现代化建设、发展急需、多年想办而未能办、需要中央层面推动的大事要事难事,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夯实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基础。

  “与以往特别国债发行用于补充银行资本金、向特定金融机构注资或支持抗击疫情等具体事项相比,本轮超长期特别国债将聚焦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涉及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连平表示,这些领域均与未来几十年内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对于奋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将起到重要作用。

  政府债券发力

  从各有关方面释放的信号来看,在超长期特别国债及时启动的同时,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也将加快。专家认为,多路资金加码,有助于保障重大项目资金来源。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回升,但总需求不足的问题未得到根本性改善,政策有必要进一步靠前发力,避免前紧后松可能引发的政策效果不及预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及早发行、专项债加快发行使用等有利于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扩大总需求,优化供给结构。

  同时,各路资金将协同配合。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表示,将统筹中央和地方存量和增量资金,加强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和其他各类资金的协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提高整体效率。

  政府债券供给增加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值得关注。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认为,二季度,政府债券和政策性银行债发行大概率会提速,在三季度或迎来发行高峰,央行可能考虑降准配合提供流动性,熨平资金面波动。

  此外,市场预计,央行将灵活把握公开市场逆回购等政策工具的操作力度,精准对冲财政发债因素的短期影响,维护市场利率平稳运行。为丰富流动性管理工具箱,未来央行可能将买卖国债纳入政策工具储备。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佚名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外包装与酸奶极为相似 警惕“史莱姆”网红软泥玩具误食风险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