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特别策划】
原标题:深夜地铁“出诊”记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建林 李彦斌 整理
口述人:刘忠飞 中铁电气化局太原中铁轨道公司电客车检修工
深夜,飞驰了一天的地铁列车“下班”了,这也意味着,我的“出诊”时间到了。检修地铁列车需要查看的细节成百上千,每扇窗户、每道螺栓、每条管线……都要做到手指、眼看、口呼。
“T7车上电了!”开始带电作业前,我大声喊道。这是为了提醒工友离场,此时车下是不允许有人作业的。随着设备嗡嗡作响,列车仿佛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进入自检程序。
刘忠飞在进行地铁列车自检。
我检修的太原市地铁2号线,建设标准达到了轨道交通线路自动化程度的最高等级,实现了全自动驾驶。不过,自动化程度高,不代表检修就更轻松。我们两人一组相互配合,一个人启动列车设备,另一个人逐一目视核对相应设备是否正常运行。从车门缝隙,到空调出风口,都要一一查看。
我钻入车底的沟槽,打开手电筒,一路仰面仔细查看车底设备,不时用手摸摸螺栓紧固件有没有松脱、听听空气管路是否漏气、检查减震器是否漏油。接着,我们沿着列车两侧,从车头部位的车钩是否松动,到车轮是否擦伤,再到闸瓦是否磨损,一一仔细探查,确保列车跑得稳、刹得住。
深夜,刘忠飞在检查地铁车厢空调出风口。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彦斌 摄
我们还要登上车顶,重点检查列车受电弓,对各风管接口进行密封性测试。受电弓有4条形似“滑雪板”的碳滑板,容易磨损,需要逐条测量7个点的厚度,及时确认磨损程度。有时,我们还需要用3种不同规格的砂纸,手工打磨碳滑板,几百甚至上千次的用力摆臂过后,感觉胳膊都不是自己的了。整晚的检修流程走下来,夜行2万步是我们的作业常态。
在太原地铁2号线,像我这样的车辆检修工有80余人,平均年龄25岁。地铁开通3年来,一直保持着安全运行,列车正点率99.99%,11项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我们的努力。更让我们自豪的是,这支年轻的队伍,人人都练就了一手给列车“望闻问切”的“体检”绝活。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