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将中国视作功能单一的“世界工厂”,到如今争相设立承担全球研发等重任的“中国中心”——跨国公司对华业务定位的这种调整表明,他们观察中国市场不再局限于规模和速度,而是着眼于不断涌现的新动能。
这种变化与中国持续推进的各领域改革密切相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种种举措落地,成为外界感知中国发展新动能的重要窗口。
更新经济结构
中国向来擅长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时间回到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在新世纪以来首次回落到8%以下,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浮出水面。一个突出表现是,产业结构中低附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偏高。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随着“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资源配置持续优化,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23年,中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15.7%、33.6%,均较2012年明显提高。
图为山西晋中,工人在汽车生产线上工作。(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长期任务。升级产业结构、改善需求结构、优化区域结构,中国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如何接续推进这项系统工程,是人们关注的一大重点。
打造创新引擎
时值年中,中国车企密集发布上半年销量数据,新能源汽车继续成为重要增长点。有行业机构统计,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一度超过五成,创历史新高。
这番火热景象反映出眼下中国一大趋势:越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行业,表现越抢眼。究其原因,是新质生产力在不断壮大、构建优势。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以高标准市场体系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引导更多资本流入创新创业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改革“组合拳”护航下,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至2023年的第12位,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极。
6月18日,第二十二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海创会”)在福建福州开幕。图为参观者在中国中车展馆内参观。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当前,一些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仍待攻克。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表示,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刷新发展理念
今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新春第一会”审议通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文件,引起人们关注。
经过不懈努力,2013年至2023年,中国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1%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1%。在此背景下,上述会议明确,要“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要“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中国全社会的发展共识和行动方向。有观察认为,改革持续深化,将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由此带来的发展动力获各方肯定和期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绿色创新带动了大量绿色投资,已成为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新动能之一。近年来持续在华布局创新中心、制造中心、研发中心的西门子中国董事长肖松认为,绿色低碳转型是当下众多不确定性当中的确定性。
“绿色”只是中国新发展理念的其中一项。可以预见,随着改革继续深化和推进,理念的刷新与行动的落地将形成共振,释放更多发展新动能。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