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法治 > 正文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艳 通讯员 刘文杰 朱东平

12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兴业县公安局三名专案民警与有关部门执法人员驱车前往小平山填浪平村黄泥塘屯的一个叫岭八车的大山沟,他们此行是督查三年前侦办一起案件的复绿情况。当看到复绿种植的柑橘已经挂果、散群的白鹭飞进稻田里觅食,随行人员脸上露出了笑容。

2021年以来,兴业县公安局树牢为民理念,按照玉林市警方启动“三长治理”(即市公安局长、县公安局长、派出所长挂帅环保专案)和玉林市“四级书记抓复绿”模式精神,在铁腕打击非法采矿、采石、采砂行动中,与相关执法部门强强联手,加强违法图斑查处整改,注重做好破案后的复耕复绿工作,确保有限土地资源不受侵占,铁腕呵护绿水青山。

强化担当铁腕打击非采

“只要是生态环境的案子,市公安局长和县公安局长都要挂帅侦办。”12月15日,兴业县公安局分管生态环境的副局长刘天雄介绍,他们开展打击治理非法采矿、采石、采砂行动,市公安局长、县公安局长、派出所长“三长”参与侦破案件,到一线与专案民警研判案情。

侦办“5·15”非法盗采矿石案件时,在现场指挥的市局主要领导得知专案组缺乏矿石专业知识,当即联系有关部门派来技术员给专案民警传授某矿从开采、药水调配到最后出矿的流程,为侦破此案提供了有力的知识支撑,涉案的6名主要嫌疑人归案后全部被逮捕起诉,检察院和法院有关专业人士评价“5·15”案件“定性准确、办案质量高”。

近年来,兴业县公安局在实施“三长治理”模式中,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和纪律责任,明确“三长”是侦办生态环境案件的主要责任人,承担打击治理和督导复绿种植责任,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对影响侦办生态环境案件的,坚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保证每一起案件涉案人员全部归案。

在“三长”督导下,兴业县公安局近年来侦办了16起非法采矿、采石、采砂案件,涉案的31名主要嫌疑人全部被移送起诉。

四级书记抓复绿,还一片绿水青山

“我们侦办采矿、采石、采砂案件中主动邀请检察院提前介入,以便做好公益诉讼前期工作。”兴业县公安局政委覃展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公安机关侦办的生态环境专案很重视,第一时间批示侦办,要求生态案件优先查处、问题线索优先处置、办案力量优先调配、专案经费优先保障。

兴业县公安局侦办生态案件邀请检察院提前介入,为案后复绿工作做好铺垫。

该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温东介绍,在侦办北市镇万龙村非法采砂案件中,不法分子打着“乡村振兴”的旗号企图掩盖非法采砂行为,市县两级领导批示督办,法院依法判处涉案人员连带赔偿国家矿产资源损失1600万余元,涉案的3.5公顷林地面积得到了复绿。

涉案林地面积得到复绿,源于“四级书记抓复绿”的机制。在公安机关侦办生态环境案件后,玉林市委市政府强化政治意识、环保意识,“四级书记”第一时间抓复绿工程,即由市、县、乡(镇)、村四级党组织书记和四级行政一把手抓好涉案林地面积的复绿工作,层层签订复绿军令状,实行分片包干复绿责任制,邀请有关专家团队进驻,建立智慧生态平台,精准施策,科学复绿。

专案组的森林民警介绍,截至目前,涉案的非采地区复绿工作已经全部完成,覆盖率达100%。

兴业县以“三长治理”为契机,积极推进和深入开展“美丽兴业·宜居乡村”和“绿满八桂”等造林绿化建设活动,全县共完成自治区级村屯绿化示范村90个、一般绿化村屯建设2300个,营造“一个村屯一座绿岛”的生态美景,上榜“广西森林县城”系列。

部门强强联动,全民呵护绿水青山

“近年来我们侦办的几起非法采矿、采石、采砂案件,检察院都提前介入,一是业务指导我们专案组依法取证,二是做好公益诉讼的前提工作。”参与专案的民警温东说。

兴业县公安局侦办“5·15”重大非法盗采矿石案件中,为了及时检验鉴定,兴业县自然资源局联系勘查单位对涉案矿石点勘验,为侦查工作固定好现场环境。专案组与提前介入的检察院、自然资源局等单位,多次针对案件取证和案件处理的问题进行研判分析,积极沟通协作,努力达成共识,攻克案件办理。

针对非法采砂系统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专业要求高的实际情况,由县政府牵头,组织公安、林业、水务、国土、交通、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协力共管的非采资源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职责,加强检查、巡查、互通情报和打击力度,使打击治理非法采矿、采石、采砂行动常态化、专业化。

兴业县公安局主动担当,与自然资源、环保、林业等部门建立长效协调机制,通过开展联合执法,形成“政府负责,部门联动,源头治理”的工作格局,保持打击非法采砂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建立日常工作联络员制度,适时召开打击非法采矿情况分析会和协调会,及时遏制非法采矿行为。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佚名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交通事故发生后行车记录视频被直接公开 车企收集应用车主行车信息得有边界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