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罗莎莎 通讯员翟进 陈雄
“农村地区电动车违法现场比较常见,村民的守法意识又相对淡薄,这里就有一个实际的案例……”近日,江苏省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委会委员、立案庭庭长程刚在丹徒区世业镇世业村开展了一场接地气、听得懂的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电脑里投影出一个个道交典型案例的视频,让在场的村民看得入耳入心。
程刚是今年8月评选出的镇江首届10名审判业务专家之一,进入镇江中院工作15年来,先后从事行政审判、综合文字、司法调研、民事审判、立案信访等工作,办理了上千件案件。
近年来,镇江中院党组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11888”司法人才培育工程,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司法人才队伍,为持续擦亮“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金字招牌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人才强院战略
镇江中院政治部副主任丁奕帆介绍,此次审判业务专家评选活动对照《全市审判业务专家评选和管理办法(试行)》,评选的首要标准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品德高尚、清正廉洁,精通审判业务、工作业绩突出、具有承办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能力和水平,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和调研能力,有一定数量和较高质量的调研成果。
经个人申报、组织推荐、资格审查、到现场评审,持续了4个多月。这些审判业务专家将在全市法院重要司法文件制定、重点课题承担、学术论文评审、青年干警传帮带、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此次评选是镇江法院实施“11888”司法人才培育工程的一个方面。镇江中院高标准谋划人才队伍工作,制定《镇江法院“十四五”人才发展实施方案》,力争到2025年,全市法院培养至少1名全国审判业务专家、10名左右全省审判业务专家、80名左右审判业务骨干、80名左右优秀青年后备人才、800名左右素质全面的基础性人才。
在“11888”中,最大基数的800名左右素质全面的基础性人才,是司法人才接续、接力的源头“活水”。“不比‘包装’比‘武装’,不比‘学历’比‘学习’,不比‘提拔’比‘提高’。”这是镇江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刘亚军对全体法院干警、特别是青年人的勉励和期待。
不拘一格用人才
镇江法院遵循“建库”“梯队”等思路,在选用干部队伍方面打破常规、不拘一格。以往,审委员委员均由院、庭长担任,为加强审委会委员队伍梯队建设,提升审委会议案决策能力和水平,今年3月,市中院在优秀员额法官中创新性开展审判委员会委员遴选工作。在坚持政治素质、理论研究、审判实绩与群众公认相结合的基础上,经过考核、测评等程序,5名同志脱颖而出,被市人大任命为中院审委会委员。这5名同志中,中层正职1名,中层副职3名,普通员额法官1名。
镇江中院还制定了《镇江法院优秀年轻干部上挂下派锻炼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10余个,全面推进队伍管理规范化建设。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政治素质考察,立足政治忠诚、担当落实、群众工作、改革攻坚、廉政自律5个维度,将政治标准细化为24项政治素质考察指标,切实画准干警的“政治像”,把牢干警的“政治关”。
同时,镇江法院积极推动干部交流,用好上挂、互派、援派、专项、轮岗、跟班等6种锻炼形式,今年以来已选派8名干警对口援疆,3名年轻干部赴乡镇开展专项挂职,14名干警在省市区三级法院间互派锻炼,10名优秀法官助理即将赴基层法院挂职入额办案。
频出“破冰”之招
今年7月,全市8支代表队、40名书记员同场竞技,比脑力、眼力、耳力、手速,进行了理论知识、裁判文书校对、庭审记录能力和计算机文字录入技能竞赛。这是镇江中院首次与市总工会、市人社局联合举办全市书记员岗位业务技能竞赛,旨在进一步提升全市法院书记员队伍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加快推进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书记员队伍建设。
初赛阶段,全市法院近400名书记员参与。决赛结束,1名同志被授予“镇江市五一劳动奖章”、6名同志被授予“镇江市技术能手”“镇江市五一技术标兵”等荣誉称号。在省级竞赛中2名同志分获“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此外,镇江中院还组织开展了书记员轮岗交流活动。经统计,中院共有75名书记员,其中在同一部门连续任职超5年的为37人,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最长的达19年。今年4月,中院组织其中24名书记员进行轮岗交流,约占书记员总数的三分之一。计划通过两年时间的轮岗交流,最终达到书记员在同一岗位连续任职时间不超过5年的目标。
同样首次“破冰”还有中院今年开展的书记员轮岗交流活动。统计显示,全院共有75名书记员,其中在同一部门连续任职超5年的为37人,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最长的达19年。今年4月,市中院对24名书记员进行了轮岗交流,约占书记员总数的三分之一。计划通过两年时间的轮岗交流,最终达到书记员在同一岗位连续任职时间不超过5年的目标。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