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鹤霖 王家梁 通讯员 刘丽梅 龚敏
为有效整合协调基层政法力量,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司法所职能作用,深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贵州省安顺市关岭自治县落实市公安局、派出所“两所”工作联动机制以“七强促七联”为着力点,充分整合法治宣传、矛盾纠纷调处、重点人群管控、公共法律服务等工作职能,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的新质效。
强化统筹,促进工作目标一体联动
聚焦聚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关岭自治县推动公安派出所与司法所重点围绕日常工作中涉及的信息资源共享、特殊人员管理、矛盾纠纷调处、法律援助、法治宣传、治安管理等需要相互配合、协作的工作进行联动,实现优势互补,全面提升“两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水平,共同推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枫桥式”司法所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并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切实推进“两所”工作联动机制的落实。
强化协同,促进法治宣传常态联动
为一体化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实现法治教育、安全教育深度融合,全面增强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法治意识、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治理共同体意识。关岭自治县推进“两所”根据辖区实际联合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共同营造和谐、健康、安定的校园环境;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贴近生产生活的法治文化阵地,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作为扩大法治文化覆盖面的有效载体。
另外,针对辖区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由“两所”联合制定阶段性普法工作计划,结合常规普法重要时节,每季度至少联合开展1次主题法治宣传教育。
强化沟通,促进信息资源共享联动
关岭自治县按规定加强“两所”信息资源互相开放共享,及时通报辖区内潜在的疑难纠纷和危及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信息。
聚焦特殊人群,司法所及时将刑满释放人员信息、社区矫正对象信息按要求向派出所通报,每半年第一个月月初提交花名册,平时工作中有变动的在变动后次日内将变动人员情况通报派出所。
派出所协助司法所在审前评估中,对评估对象进行违法犯罪记录查询,发现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人员的警情,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及时通报司法所,便于双方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能够及时快速反应。
强化研判,促进要素管控协同联动
为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管理,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关岭自治县内司法所定期联合、邀请派出所召开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形势分析研判会议,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入矫、解矫、教育工作和社区矫正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
同时,司法局加强与派出所联系,及时通报社区矫正对象现状及有重新犯罪倾向苗头事件;日常工作中,“两所”加强“两类”人员的教育管理和定期走访,方便“两所”共同开展有针对性地联合监管工作,切实做到辖区特殊人员的底数清、情况明。
强化重点,促进矛盾调处及时联动
为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关岭自治县“两所”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参加辖区乡、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
当派出所在接处警过程中发现、受理的民间纠纷,两所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共同参与,共同开展疏导、教育工作,打好“配合战”,合力化解。并积极按照“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要求,及时会商研究,防止事态进一步升级。
同时,“两所”认真开展“警调衔接”“调解进所(派出所)”工作,及时互通人民调解、治安调解相关工作数据和台账,探索建立驻所人民调解室。
强化服务,促进法律服务有效联动
关岭自治县结合“政法信访大走访”和“公安机关万警进万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隐患专项行动”,为加强对《法律援助法》及《法律援助条例》的学习和宣传,对于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群众,由“两所”联动做好法律援助的登记和引导工作。
对于涉及群众专业法律、需要办理法律援助的问题,由司法所及时联系县中心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专职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咨询后进行解答,并帮助群众咨询相应办理法律援助手续和资料,积极引导群众按照程序办理,切实解决法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强化保障,促进强基建设融合联动
关岭自治县依托村(居)办公区域科学设置警务助理工作站,“两所”规范完善了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站(室)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公开制度、工作流程。同时,在村级警务助理工作站加挂公共法律服务室牌子,在工作站(服务室)张贴“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标识、派出所、司法所等联系方式。
其中,县司法所积极协同县司法局有关股室积极发挥村居法律顾问的作用,督促开展普法及法律咨询服务工作。
关岭自治县“两所”联动工作方式对司法、公安承担的普法宣传、矛盾纠纷调处、重点人群管控等工作职能进行了充分整合,互通有无,实现了两所工作高效发展,对维护辖区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一步,关岭自治县将加强“两所”联动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督促考核等工作,将“两所”联动工作分别列入业务考核和绩效考核范围,明确任务目标和工作标准,推动“两所”联动工作取得实效。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