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赵世明 68岁(引题)
常胜将军(主题)
北京日报记者 王可心
“年龄不是限制,喜欢什么就去做,热爱的就是最好的。”——赵世明
丹麦凡岛,绵延数公里的白沙海岸聚集了来自全世界的5000多名风筝爱好者,形态各异的风筝翱翔在天空。这是欧洲地区参与人数最多的风筝节之一,今年首次邀请了中国代表队前往参与。硬翅的沙燕、钟馗,软翅的蜻蜓、蝴蝶、螃蟹……十余只京味特色的风筝以精致的图案与奇巧的做工吸引了众多目光。
它们出自赵世明之手。“那趟丹麦之旅全国一共去了30多人,其中北京有3位,我是其中之一。”在朝阳公园的草坪上,赵世明分享了自己前不久的丹麦之旅。6月中旬,他受邀前往丹麦参加凡岛国际风筝节,不仅在沙滩上亮出了自己制作的中国传统风筝,还为当地友人开展了多场风筝专题讲座。
赵世明能受邀,是因为他的风筝着实做得好。在他的家里,有整整一面的奖牌墙,50多枚金牌亮闪闪,其中不乏中国运动风筝总决赛、中国风筝锦标赛、中国风筝精英赛、中国农运会等国家级赛事。有人给他起了个昵称——“常胜将军”。
赵世明与风筝结缘,源于一次风筝展览。“那是1983年,现在还记得倍儿清楚,近距离看人家的风筝真好看,我看来看去,心里想的是,这我应该也能做啊。”回到家,赵世明在父亲的帮助下,正式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只高级风筝,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赵世明的父亲是一名美工师,从事包装设计装潢工作,一手工笔画画得极好。赵世明是北京机械工业学院的一位数控教师,擅长加工精密零件。手握绝活的父子俩合作,效果自然非同一般。“从设计到制作,基本一周一只新风筝,等周日休息时就带着新风筝到天安门广场去放,每次都能吸引一大帮人围着看,心里可得意了。”赵世明说。
不满足于自娱自乐,父子俩带着自己制作的风筝走上了赛场。“1990年,带着自己制作的硬翅风筝第一次参加北京风筝比赛,结果10只风筝9只获得第一名,1只获得第二名。”一战成名,赵世明入选了北京风筝队。多年来,他在国际、国内的风筝比赛中共获得50余枚金牌,并多次获得最佳风筝、最佳效果和特殊奖。
有外国朋友远渡重洋来找他学做风筝。“有一次在外面比赛,一对英国夫妇看上了我的风筝,表示要收藏,可那是我比赛用的风筝,我就说你要真想要可以到北京来找我。”赵世明说,“结果人家夫妇还真到北京来找我了,我就把那只风筝送给了他们。他们回国后还发来邀请函,邀我到英国去参加文化交流。”不仅如此,他还收过4名来自欧洲的洋徒弟。
68岁的赵世明如今不怎么参加比赛了,但他对风筝的兴趣不曾减少。每天早上6点到8点半,在朝阳公园野鸭岛北侧的广场上准能看见赵世明的身影。只见他一身运动衣,微风中轻轻摇晃风筝线,一只“老鹰”直接随风扶摇而上,稳稳升空。
“宝刀还未老!”赵世明的笑声依然爽朗响亮。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