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人物 > 正文

原标题:与黑颈鹤一起“飞”

光明日报记者 赵洁

“你看,它们在飞行时会特意避开山峰,沿着谷地飞,就跟咱们修高速公路一样,懂得寻找最佳路线,省时省力!”说起黑颈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杨晓君兴奋起来。

黑颈鹤以高原为家。每年10月下旬,黑颈鹤飞往青藏高原南部及云贵高原越冬,次年4月又飞回青藏高原的沼泽湿地中繁衍。

杨晓君是国内最懂黑颈鹤的人之一,他的工作生活终年围着黑颈鹤转。按照黑颈鹤繁殖和越冬的日常节奏,杨晓君和他的团队每年的时间被分成两大块,年复一年,一晃就是20多年。

几个问题一直压在杨晓君心头:环志手段确定的黑颈鹤三条迁徙路线是否准确?黑颈鹤究竟是怎么飞的?沿途在哪些地方停留,对环境适应如何?

2001年,杨晓君他们独立利用卫星追踪技术在云南昭通大山包开展黑颈鹤追踪研究,这在该领域属于国内首次!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在水中嬉戏。杨晓君 摄/光明图片

起初,由于技术不成熟,信号容易丢失。“我们就沿着黑颈鹤的飞行路线跑!黑颈鹤在天上飞,我们在地上找”。然而,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时候,黑颈鹤一天能飞几百公里,而且“休息”时间特别短,神出鬼没的。

随着技术进步,杨晓君他们不再担心找不到天上的黑颈鹤了。现在,卫星追踪收集的黑颈鹤飞行数据越来越全面,不仅可以收集到飞行轨迹的经纬度、飞行高度、飞行速度等数据,甚至还能监测到黑颈鹤飞行过程中的周围环境温度。

与黑颈鹤相伴多年,杨晓君他们揭示了黑颈鹤的行为、生物学特征和对高原环境的适应策略。与研究成果相比,杨晓君更在意的是,在他们多年的保护、研究与呼吁下,黑颈鹤种群明显增长,濒危等级也从“易危”降为“近危”。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知乎出品微综艺《职场诳人》开播 揭秘新职人职业内幕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