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作为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释放出积极信号。国家统计局1月31日公布数据显示,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1%、54.4%和52.9%,高于上月3.1、12.8和10.3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升至扩张区间,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

  专家表示,PMI重回扩张区间,体现经济回暖势头比较强劲,经济实现较好开局。向前看,中国经济已站在内生性复苏的起点,经济恢复基础强化,活力有所提升,持续好转可期。

  制造业多项指标改善

  “1月,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制造业PMI升至50.1%,重返扩张区间,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8个高于上月,制造业景气水平较快回升。”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说。

  对于1月制造业PMI重返扩张区间的原因,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分析:一是1月疫情影响减弱,市场需求回升;二是在“早放贷,早受益”背景下,1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较多,市场流动性较充足;三是各地稳经济政策执行有力,对制造业PMI形成支撑。

  从分项数据看,1月制造业PMI中多项指标出现不同程度改善。值得一提的是,供需两端同步改善。统计数据显示,1月,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8%和50.9%,高于上月5.2和7.0个百分点,制造业产需景气水平明显回暖。从业人员指数为47.7%,较上月上升2.9个百分点,显示企业用工需求回升。“随着疫情对经济影响逐步减弱,稳经济大盘政策为经济注入的动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强化。”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说。

  企业信心明显增强。数据显示,1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高于上月3.7个百分点,升至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近期市场恢复发展预期向好。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企业信心的回暖将会增加资本、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进而推动经济发展。”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说。

  服务业恢复动能增强

  “1月非制造业景气水平触底回升。”赵庆河表示,其中,服务业景气水平由降转升。

  统计显示,1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0%,结束连续6个月回落走势,升至扩张区间。赵庆河分析,1月春节假日消费市场回暖,服务业景气水平大幅回升。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5个位于扩张区间。

  服务业持续恢复动能增强。数据显示,1月新订单指数为51.6%,高于上月14.2个百分点,升至扩张区间,服务业恢复发展动能有所增强。从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4.3%,高于上月12.0个百分点,升至近期高点,企业预期向好。

  “在企业预期转好、企业经营活动有望持续开展、投资相关活动加快释放、消费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将继续显现等因素影响下,一季度非制造业从探底回升向回稳向上过渡具备基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说。

  服务业持续恢复值得期待。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预计,随着居民消费场景制约因素逐渐消除,线下活动修复将对服务业形成一定支撑,未来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持续高于临界值可期。

  经济回升态势明显

  “1月制造业PMI大幅回升,是2020年3月后的最大升幅,表明经济回暖势头比较强劲,反映出中国经济开始展现较强的底部回升态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同样认为,宏观经济回暖势头明显。“随着疫情影响减弱,2月和3月制造业PMI有望进一步回升,一季度经济回升幅度料超此前市场预期。预计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将达4%。”王青说。

  从经济运行基础看,经济持续回暖具有较坚实基础。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分析,在一揽子稳增长政策和接续措施支持下,制造业生产环境和企业经营预期明显改善,企业增加库存、扩张产能意愿整体增强,制造业复苏拐点已基本形成,对经济回升形成支撑。

  “随着稳增长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未来市场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和服务业需求有望持续释放,对工业生产和制造业需求形成一定利好。”伍超明表示,受益于国家战略规划,绿色改造和技术升级等需求的释放,也将对制造业PMI形成一定支撑。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佚名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八项行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高在何处?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