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财经 > 正文

  中国网财经6月29日讯(记者 李春晖)随着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迫在眉睫。202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但在全球电力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背景下,如何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确保清洁电力的可负担、可持续,成为嘉宾们热议的焦点。

会场内景(中国网财经 李春晖/摄)

  推动全球清洁电力降成本

  能源转型必然需要付出成本和投资。荷兰发展组织首席执行官西蒙·奥康奈尔(Simon O'Connell)称,全球目前仍有8亿人无法获得任何来源的电力,有24亿人没有洁净的烹饪方式。他认为,在设计能源转型方案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找出最恰当的、适用于当地的解决方案,对电价制度、融资方式等进行通盘考量和设计。

  “当我们谈到用电的包容性时,还需要考虑到‘可负担’。只有负担得起,才能使这种技术变得可持续。”津巴布韦工商部部长恩赞扎(Sekai Nzenza)表示。

  “中国是能源转型方面最大的创新动力。”欧亚资源集团CEO宋本(Benedikt Sobotka)称,“当我们讨论能源转型时,我们不能忘了中国的重要性。中国的企业、中国的创新必须加入其中。”

  中国的光伏制造业占全球产能的90%,并且是全球风电设备和电动车的重要来源国。经过十多年来的技术创新和项目实践,中国为全球风光发电降成本做出了重要贡献。

  去年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期间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中国的推动下,202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成本较2010年下降约82%,陆上风机与海上风电装机成本分别下降约35%和41%。

  “中国的平均电价始终在全球保持较低水平,其中我们的居民和农业用电(电价)保持在最低的水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辛保安介绍。

  “能源转型跟中国‘强相关’,没有中国,我们无法完成能源转型。”宋本称。

  统筹推进能源转型和保供

  与会嘉宾认为,能源转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通力合作,不同层级的机构都参与进来,分步骤、分阶段地加速转型。

  辛保安表示,中国的能源转型,立足于统筹处理好转型和保供、发展和稳价的关系。

  一方面,中国大力提升新能源并网和消纳能力。国家电网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云平台,累计接入新能源场站超过440万座,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7亿千瓦。另一方面,积极促进终端能源消费的电气化,推动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带气,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

  “目前中国的电能在终端能源的消费比重已经达到了27%,未来这个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

  为了应对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波动性缺陷,中国还有序发展高效清洁煤电,使其作为实现新能源高效消纳的可靠调节性电源。

  “我们有限度地发展高效清洁的煤电,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新能源。”辛保安表示,“(这一策略下)电网的安全运行的水平和供电的可靠性大幅提高,我们的营商环境在全球位列前茅,广大电力用户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地增强。”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薛佳玉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