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莎莎 通讯员 周宗江 张禹
“幸好听了警官的精彩宣讲,否则,我就掉进骗子的陷阱了。”“真没想到,您会将居住证送到我们单位,让我们省很多事了。”“公安的管理和服务现在更温馨、更快捷了。”句句简单真诚的评价,深刻饱含了企业员工对海州公安分局的认可与信赖之情。
今年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公安分局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持续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通过聚焦“高效便捷、创新驱动、精准防控”三个关键点,有效破解影响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打造了一个优质的营商环境模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注入了新的活力。
聚焦高效便捷
开创“四专”服务举措
“优化营商环境对于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海州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全力维护好法治化营商环境始终是我们公安机关的职责使命所在。”海州区副区长、海州公安分局局长戚双喜强调。
疫情放开后,为确保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海州公安踊跃响应号召,紧紧围绕“四专”建设,大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热情周到的警务环境,让企业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
该局精心优化派出所户籍窗口便民惠企服务,在全区18个派出所户籍大厅开辟“快速通道”,设立服务“专窗”,明确户籍警员为服务“专员”,专门为企业员工办理户籍、身份证、居住证、车驾管等5类37项业务,同步做好电信网络诈骗、劳动保障、消防安全等法律知识宣传,提升企业员工自我保护意识。针对企业员工上班时间无法至专窗办理、且同项业务办理需求量较大等特殊情况,分局在员工网上预约成功后,视情安排警务人员乘坐服务企业的“专车”上门受理,快速办结,有效实现了“一趟一站一次”办成事、办好事。
考虑部分企业员工对户籍政策、办理流程及所需提交材料等事项不了解,导致业务办理起来费时、费力,分局果断在人口大队开设惠企服务“专线”,做好网上预约、快捷受理、专业解答工作,极大节约了员工办事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截止目前,已提供便企服务100余人次。
聚焦创新驱动
完善“解忧”长效机制
工作中,海州公安积极探索企业发展难题,主动走进一线,听取员工需求,制定破解对策,努力把服务工作做快、做实、做细、做到位,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解除后顾之忧。
该局深入开展“挂钩联系、走进企业”活动,主动搭建服务网络,高标准建立警企联络员制度。全局62名警企联络员累计挂包259家重点企业(项目),在聚力开展好周边日常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清查和涉企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同时,每季度至少集中上门走访一次,并以电话、微信互通信息、解决问题。目前,已走访联系企业658家次,发放宣传手册3000余份,排查化解涉企矛盾140余条。
针对员工往来派出所咨询法规、申领办证等情况较多,影响工作的实际,海州公安在严格落实窗口服务制度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员工关注较多的薪资、刷单、帮信等热点、难点涉法问题,研究制定专项调研、进企宣讲等服务企业制度,真正让员工们明确“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同时,积极在企业推广使用“二维码”门牌,让员工自行扫描申报流动人口、申领居住证;着力依托“平安海州APP”专用通道接受员工法规咨询、线索举报,让员工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聚焦精准防控
展现“硬核”护航手段
“真想不到,被盗位置既没有监控,也没有目击证人和怀疑对象,你们却从一件工作服上发现端倪,查出内鬼,帮我们挽回了重大损失。”某电器公司负责人十分敬佩地对包庄派出所办案民警说。
今年年初以来,为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深入排查化解企业内部不稳定因素,海州公安持续加强企业周边巡逻力度,始终对涉企违法犯罪行为实施“零容忍”,竭诚当好企业发展的“守护者”。
除了警车日常在主要路面巡逻外,该局还坚持将警力向企业延伸,积极调动“正义联盟”“平安海州”等义务巡防力量,加强重点企业内外的巡逻密度和频次,同时精细检查治安防范、危爆物品、易制毒物品等方面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最大限度地帮助企业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目前,全区已组建义务巡防队126支2000余人,对企业周边开展巡逻2500余次,消除各类安全隐患58处。
此外,该局还以挽回经济损失作为侦办涉企经济犯罪案件的主要评判指标,综合运用各种侦查手段,雷霆打击企业内部职务犯罪、外部侵害企业犯罪和危害企业核心竞争力犯罪,成功侦破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合同诈骗、盗窃钱物、倒卖成品油等各类涉企案件31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63名,挽回损失350余万元,有力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持续良性发展。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