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志锋 通讯员 李双红
案多人少,如何为种业营造良好法治生态?“种子法庭”法官们为守好“一粒种子”想了不少“高招”。成立“种子法庭”便是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法院西郊法庭探索推行服务种业,保护制种产业发展、维护制种企业、农民合法权益的工作新模式。
据统计,“种子法庭”的涉种纠纷非诉解决比例超过70%,调解成功率超过80%,涉种案件平均办理周期仅为25天,比过去缩短了一倍多。
架起服务乡村振兴“连心桥”
张掖市是目前全国最大、最具优势的玉米种子繁育基地,全国近一半的玉米种子产自张掖。“张掖玉米种子”也是国内唯一的农作物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而西郊法庭辖区的三个乡镇则是张掖玉米种子的主要产区之一,共有40余家大型玉米制种企业和出口贸易公司、3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若干蔬菜种子企业。
西郊人民法庭连续5年年均收案1500件以上,法庭3名员额法官年人均办理各类案件超过500余件,是全省“最忙”的基层人民法庭。如何破解案多人少难题、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西郊法庭先行先试,着力打造“马锡五式”人民法庭“西郊样板”。
2022年以来,甘州区法院党组把推动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作为破解案多人少难题、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支点,成立“种子法庭”倾心守护农业“芯片”,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发展。
让纠纷化解走上“快车道”
在工作实践中,甘州区法院把“三次分流”向人民法庭延伸,创新打造“种子法庭”版的“分调裁审执”模式。
为了让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种子法庭”在群众立案时,引导矛盾纠纷向辖区沙井、乌江、明永三镇的综治中心诉前分流,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快速化解,这是第一次分流。
第二次分流,是把已经立案的简单案件由西郊法庭特邀调解员进行审前调解,调解成功后由法官签发调解书。
通过前两次分流,很多矛盾纠纷在诉前、审前就解决了,剩下的真正有争议的复杂案件分流到法官手里,为腾出更多时间将案件办细办精,更加凸显司法的教育意义。
执行工作是兑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引发涉诉信访的主要领域。甘州区法院建立基层法庭直接执行机制,由执行局向各基层法庭派出1名执行法官+1名执行辅助人员组成的驻庭执行小组,对法庭办理案件开展就地执行。
让诉讼服务实现“零距离”
甘州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宏荣说:“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司法服务,人民法庭就提供什么样的司法服务。”
“种子法庭”诉讼服务站成为全省首家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基层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站,更是对标最高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诉讼服务体系标准的一个功能齐全、便民利民的“袖珍版”一站式多元解纷诉讼服务中心。
宽敞明亮的诉讼服务站里,设置了各类自助立案、网上立案、案件信息查询自助设备、各类诉讼服务窗口和自助便民设施,集登记立案、跨域立案、司法确认、财产保全、诉调对接、在线缴费、材料收寄送达等众多诉讼功能为一体,在现有人力物力条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实现了各类服务功能。同时,在诉讼服务站还设置了音视频在线调解室和审前调解室,推动矛盾纠纷诉前、审前、在线调解。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