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淑秋
4月23日,记者从厦门中院了解到,2022年,厦门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457件,案件受理量及结案量同比有所下降。而2019年9月以来,全市法院共受理涉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5921件,占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96.85%。全市法院共有12件涉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案件入选国家级、省级典型案例。
厦门中院副院长廖慧敏介绍说,近年来,厦门法院充分发挥法治在民营企业发展中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以公正高效快捷的知识产权司法切实保护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合法权益。
依法安企
不让企业“赢了官司,输了市场”
“为助力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厦门法院以更严保护维护企业品牌价值,以更强保护助推企业创新创造,以更实创举破解企业维权难题”,厦门中院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张宏伟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厦门中院出台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助力营造创新创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措施》,推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提档升级;出台全省首个《关于解决知识产权诉讼当事人举证难的若干工作指引》,破解民营企业在知识产权诉讼维权各项难题,避免企业“赢了官司,输了市场”。
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工作指引》,着力破解企业维权“周期长”难题。
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工作指引》,推动惩罚性赔偿落地见效。
张宏伟副庭长说,“根据侵权人的性质、作用和主观恶性程度,区分不同情况,恰如其分地给予保护和确定赔偿,让侵权者付出高额的侵权成本,让企业依法获得最大限度救济。”
据了解,厦门法院判决确定的赔偿数额逐年提升,2019年以来结案标的额超出100万元的知识产权案件共有136件,与前五年相比同比增长469%,表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明显增大,严格保护精神得到有效贯彻。
聚力护企
让企业“讲得清”,法官“听得懂”
为聚力护企,厦门中院协同共建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中心,构建“司法+行政+X”工作模式,动态聚合行政单位、调解组织、行业组织、科研院校等参与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合作共享的协同保护强大合力。
厦门集美法院与侨英街道办事处共同成立“营商环境司法服务中心”,强化涉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纠纷的诉前化解、联动治理,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共建“近邻法庭——知识产权纠纷共治中心”,强化协作配合,探索知识产权纠纷共治模式,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健康经营的法治环境。
张宏伟介绍说,厦门中院深化知识产权司法协同平台建设,开展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协同调处,近日,在一起侵害商标权纠纷中,坚持能动司法、多元解纷,促成双方就百余个商标的转让以及诉至北京、厦门、漳州等地的商标民事、行政及不正当竞争纠纷达成一揽子调解协议,促成矛盾纠纷实质高效化解。
为了让民营企业“讲得清”,法官“听得懂”,针对涉民营企业技术类案件技术事实疑难复杂的问题,厦门中院健全专家辅助人、专业陪审员、司法鉴定、技术咨询、技术调查官“五位一体”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在全省率先聘请18名涉及软件、机械、化工和植物新品种等领域专业人士担任审判咨询专家。建立了由45位专业人士组成的兼职技术调查官库,制定技术调查官参与案件审理的工作规则、管理规定及经费保障办法,初步形成以兼职技术调查官为主体、审判咨询专家为支撑的多元化技术调查体系。
据了解,技术调查官制度建立以来,已有10名技术调查官参与38件技术类案件的审理,有效帮助中小微企业全面了解技术事实,准确把握诉讼方向,让民营企业“讲得清”,法官“听得懂”,有效破解民营企业在专利技术维权方面的诉讼难题。
送法入企
从“闭门审案”走向“开门服务”
据介绍,厦门中院在民营创新企业数量最多、集聚度最高的厦门火炬高新区设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站,将审判职能辐射至创新创造前沿。
“今天,我们院的法官在工作站,为企业量身定制风险防控、法律咨询、纠纷化解等司法服务。”张宏伟说,厦门法院坚持送法入企,助力营造行稳致远的创业环境,开展跨区域企业风险保护,助力全链条企业风险防范。
据了解,厦门中院开展跨区域企业风险保护,成立闽西南创新企业法务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盟,提供涉诉风险防范指引、法律咨询、纠纷诉前化解等多元法律服务,精准对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并与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知识产权行政机关建立协同保护合作机制,完善服务重点产业和三高企业工作机制,设立巡回审判庭,积极服务闽西南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厦门法院还推动知识产权司法服务走进企业、融入产业,从“闭门审案”走向“开门服务”,从事后的诉讼延伸到事前的预警和防范,全链条企业风险防范。开展了“海丝中央法务区云讲堂——闽西南创新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实务交流会”,厦门市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邀请高校学者为企业进行专题授课。
还探索构建“一企一策”司法服务机制,调研走访众多知名民营企业,与创新企业代表座谈,主动把脉创新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中存在的法律问题,精准对接中小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需求。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