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科技 > 正文

  网约车可能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竟然成了堵车的“罪魁祸首”。近日,有专家在发表评论时,将北京交通拥堵的原因指向了网约车,并表示需要提升网约车使用成本以减少拥堵,一时引发热议。

  根据专家的说法,网约车每天行驶在路上的时间长达15个小时,私家车可能只有2个小时,1辆网约车相当于8辆私家车对道路的占用,“要给予强力的成本提升,改变出租网约车成本过低、使用过滥的情况”。

  不靠谱的“专家建议”年年有,今年似乎特别多,率先从情绪上引发舆论的反弹。引起争议的另一点在于,网约车该涨价这种“拍脑袋”脱口而出的结论,看似有理有据,细究起来却未免过于单线条。

  网约车利用率有目共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私家车上路的必要性,更何况交通拥堵也并不是网约车出现后才有的问题。

  网约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互联网经济与社会生活深度融合后,在便民出行领域找到的最大公约数。面对网约车这类新模式,监管鼓励规范的态度,也印证了网约车对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助力城市经济发展以及完善城市管理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拥堵则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通病”,超大型城市更是如此。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虹吸效应导致人口进一步聚集,但在交通资源的供给上,随着“开源”修路的法子逐渐逼近上限,城市道路发展速度跟不上私家车增长的速度,矛盾由此而来。

  我们不能绝对地否认网约车对交通带来的负面影响,毕竟个别网约车违停、占道造成交通“肠梗阻”是事实,但同样也不能将交通拥堵的锅简单地甩给网约车,将城市治理的责任粗暴地推给一方,尤其是作为后来者的新兴事物。

  大城市的交通治理,需要的不是“哪里不通点哪里”“哪里太多减哪里”的单向思维,而是城市发展思路、出行需求、产业集群、空间布局等方面的通盘考量,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

  道路资源已经进入存量时代,对现有道路资源做进一步优化,提升使用效率,是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的主流思路之一。倡导绿色出行,完善轨道交通网络,促进“多网融合”皆是这一思路主导下的具体体现。

  而大城市交通拥堵更深层次的症结,则在于对道路这种强公共属性产品的使用和分配,是否能够足够灵活、合理且机动地运转,匹配上城市发展的脚步,这考验的就是城市治理的水平和城市治理的智慧。

  一段时间以来,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加持的智慧交通“大脑”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城市交通的治理上,科学设置信号灯周期、预约出行解决地铁进站排队、公交专用道空置问题等新闻也频频见诸报端。

  智慧“大脑”也能以海量数据和庞大算力反过来赋能网约车,配合多种出行服务的组合,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也有助于形成高效运转的城市交通生态圈。

  提高城市交通治理能力,服务城市经济社会高效运行,需要在科学化、细致化和智能化上下功夫,而不是随便拉来一只“替罪羊”,一“喷”了之。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