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科技 > 正文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5月17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支持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

  政策利好

  充电设施相关企业

  在加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方面,《意见》提出,支持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开展县乡公共充电网络规划,并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配电网规划等的衔接,加快实现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合理推进集中式公共充电场站建设,优先在县乡企事业单位、商业建筑、交通枢纽(场站)、公路沿线服务区(站)等场所配置公共充电设施等。

  在5月17日召开的国家发展改革委5月份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充电设施不足的问题仍是影响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一大制约瓶颈,在农村地区更为突出。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通过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逐步破解这一难题。在建设环节,重点在公共充电设施与社区充电设施上发力。在运营环节,重点是加大充电网络建设运营支持力度。在维护环节,重点是提升充电基础设施运维服务体验。

  对于乡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政策持续发力。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会议强调,要聚焦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突出瓶颈,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创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确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

  “完善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落地的‘底盘’。”金辰股份常务副总裁祁海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充电设施相关企业将迎来机会。一方面,目前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电网存在升级改造需求;另一方面,公共场所的快充设施存在短板,随着乡村旅游和乡村制造产业发展,相应充电基础设施需求会进一步凸显。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对记者表示,为了破除充电桩发展的瓶颈,我国加快推进充电桩建设,鼓励社区充电基础设施共享。同时,还进一步促进完善相关运营管理机制,规范充电桩市场,引导相关企业向“建设+运营”转型。

  专家:车企将聚焦乡村市场

  推出更多车型

  汽车下乡是在2009年由国务院提出的一项惠农政策。2020年7月,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开展了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汽车下乡的主角由此变成了新能源车。据中汽协数据,新能源汽车下乡销量从2020年的39.7万辆增至2021年的106.8万辆,到2022年已经达到265.98万辆。

  为支持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此次《意见》从丰富新能源汽车供应、加快公共领域应用推广、提供多元化购买支持政策等方面支持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

  如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针对农村地区消费者特点,通过差异化策略优化配置,开发更多经济实用的车型,特别是新能源载货微面、微卡、轻卡等产品。在加快公共领域应用推广方面,提出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县乡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的推广应用,因地制宜提高公务用车中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记者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车企也将加速相关车型研发,聚焦乡村市场推出更多车型。同时,新能源汽车也成为数字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促进乡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更多新动能。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表示,近年来,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培育政策,驱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产业持续向好发展。但很少有车企针对农村市场研发适应的车型,面对这片蓝海市场,车企需积极把握机遇。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