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舌战群儒”怼催婚 彼此共情才无忧
1月28日,浙江杭州一名网友发布的视频引发关注。家庭聚会中,该网友的一位姐姐与催婚亲戚“辩论”,以一己之力驳倒众人:我们过得不好我亲生父母很难受,你们都管吗?都不一定啊!催是可以催,但是要理性理智地催......有理有据让饭桌上的叔叔阿姨们插不上话。(1月29日九派新闻)
每到春节,催婚题材的新闻也会频频爆出。且看今年春节期间媒体的报道:避催婚的年轻人,在泰国过年;女生拒绝相亲被围着做思想工作;我没被安排相亲,直接问生孩子;18岁女生因拒绝相亲被外婆赶出家门和狗睡觉;弟弟过年在家被全家人催婚;单身舅舅过年被6个外甥围着催婚;回老家过年,一个被催婚“95后”的怕与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六条: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当然,催婚的后果还上升不到这一高度,但容易引发情感冲突是必然的。特别是父母把亲戚请来做工作,或者亲戚主动把催婚作为关爱别人的社交话题,这确实很让年轻人烦。《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68.2%的受访未婚青年都经历过“催婚催恋”;80.6%的受访者坦言被“催”增加了春节走亲访友的压力;面对催婚催恋, 59.2%受访未婚青年会转移话题和注意力。
这根本上还是源于观念冲突带来的交流困境。在父母看来,结婚代表了儿女幸福的圆满,代表了自己可以趁还能行动,去寻找耽误过的幸福,比如上老年大学,去旅游。这种观念可以叫“低质量兜底性发展”,关注的是“有没有”;在儿女看来,不结婚代表了自由,代表了生活压力的缓冲。或者趁着单身无牵绊,去享受当下的幸福;或者谋求更好的职业前景给婚后生活更多确定性。这种观念可以叫“高质量发展”,关注的是“好不好”。
怎样解决这种矛盾?对抗不如对话。对子女来说,要用自己在事业上的成就让父母放心自己的幸福,让父母毫无牵挂地去追求未竟的幸福。对父母来说,要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让子女更自由地去选择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而不是用各种理由来“绑架”子女。正像一位开明的父亲所说:“孩子不应该为父母恋爱结婚,而应该想着跟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到老。”
当然,不管是从鼓励生育的角度考量,还是从“一老一小”的民生福祉出发,政府需要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让老年人能离开子女照样能无忧无虑养老,让青年人能离开父母照样能没有太多焦虑生儿育女、送托入园。同时,增加老年人和青年人的共处的机会,让双方共情。这时候,他们之间不再是催婚的尴尬,而是分享各自的快乐。(丁慎毅)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