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回暖更加“可持续”
去大理寻找有风的地方,在三亚享受碧海蓝天与阳光沙滩,来西安感受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蕴……兔年春节,在家里“憋”了三年,人们自然想借此机会多出去走走看看。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
在大数据的测算与人们走南闯北的脚步声中,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不仅浓浓年味回来了,而且文旅产业迎来了久违的复苏。
今年春节假期,陕西各地景区接待游客量均得到大幅增长,古城西安更是成了全国最热门的几个旅游城市之一。根据携程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目的地为西安的整体旅游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71%,跨省游订单量占比为74%。
与此同时,文旅产业的复苏回暖带动了全省消费市场加速升温。据全省570家零售和餐饮样本企业监测数据显示:节日期间监测企业销售额13.5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商品零售额12.5亿元,同比增长4.1%;餐饮收入9532万元,同比增长43.8%。
文旅产业的复苏回暖对于推动全省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开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文旅产业不仅成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之一,也能够带动建筑、交通、餐饮、文创等领域持续增收,促进稳岗就业。因此,我们不仅要牢牢抓住文旅产业的这股回暖,更要让这股回暖变得更加“可持续”。
增强文旅公共服务能力是推动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招。今年春节,陕西的人性化服务赢得了全国游客的口碑。针对春节假期全省各地景区游客剧增的情况,人们纷纷响应错峰出游倡议,主动发起“让景”“让客”行动;陕西网民与游客在网上频繁互动,不遗余力介绍陕西,推荐陕西的美食美景;华清宫景区向给西安送鲜花的林姑娘发出《长恨歌》免费观看的邀请,让全国人民感受到了陕西人的热情。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推动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文旅融合必不可少。文化旅游不仅有助于保护和开发各民族各地区的特色文化,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的内涵和价值,还对促进地区经济结构转型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陕西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特色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禀赋独特,具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的鲜明特色和资源优势,要用好、用活这些资源,使文化与旅游得到充分融合,从而进一步激发全省文旅产业的潜力,让文旅产业成为推动发展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和幸福产业。(梁少飞)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