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医美贷”盯上大学生 警惕美丽面具背后的丑陋陷阱

据央广网报道,如今市场上的一些医疗美容机构,为了鼓励缺乏资金的大学生做医美消费,向他们推荐分期贷款项目,导致一些大学生背上沉重债务,甚至在还不上款时被疯狂追债。

分析这些案例可以看到,医美贷的本质是一种金融。金融是考验个人风险掌控能力的,何况,一些为大学生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本身就存在严重的合法性问题。正是看到了这重风险,2021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小额贷款公司要加强贷款客户身份的实质性核验,不得将大学生设定为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

实际上,一些相关的借贷App并非不了解国家规定,他们会在页面写上“平台禁止学生申请”的醒目提示语,但这只不过是其掩人耳目的幌子。在实际操作中,他们明明知道贷款人是大学生,也会排除各种障碍,消除各种不便,为他们提供贷款。此可谓知法犯法,尤其恶劣。

客观而言,医美贷最猖獗的时候并非现在,至少在四五年前,医美贷就已经非常普遍。彼时监管也存在一定滞后性,给了医美与网贷机构合谋收割消费者的机会。此后,随着医美纠纷不断增加,社会上对这一问题的投诉也越来越多,监管逐渐形成共识,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纷纷出台措施,或采取专项行动,打击医美贷,有力遏制了这一乱象。

监管趋严,压缩了非法医美贷的生存空间。但也得看到,医美本身是暴利行业,巨大利益诱惑之下,有些非法医美或金融机构总会在“利益权衡”之后,继续“磨刀霍霍向学生”,并且不断升级违法手段,提高了监管的难度。据某家大数据中心的数据统计,2022年,平台涉及医美贷问题的投诉1400余件,约占医美行业投诉的20%。对非法医美贷,依然需要下大力气整治。

监管非一时之力,一日之功。未来,一方面要向大学生群体做好宣传引导,普及医美贷的风险与危害,让大学生提高警惕,主动拒绝医美贷;另一方面,各地监管部门也应根据新的监管形势,升级技术手段,及时甄别隐蔽的违法手段,将非法医美贷消灭在前置环节。同时,市场监管、卫生健康、药监、海关等部门也要建立常态化联合监管机制,健全投诉渠道,主动执法作为,合力为爱美大学生构筑一道牢固的安全防线。(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王言虎)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八项行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高在何处?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