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儿童书现脏话,要增加阅读提示但不必完全“真空”
3月29日,有网友反映,一本名叫《撞见怪老头儿》的书籍中含有不当内容。记者发现,书中仅有《蓝色的舌头》出现不当内容,文中故事设置只要装上了蓝舌头,便会“出口成脏”。文章主要讲述了“我”装上蓝舌头后的狼狈,以及最终将制造蓝舌头的人绳之以法的故事。该图书出版社所属出版集团回应:“这本书内容它是想告诉孩子们不要说脏话,所以它里面会提到几句脏话。读者可能没把故事看全,这是属于断章取义了。”
面对质疑,涉事出版社回应“提到脏话,是为了教孩子不要说脏话”,应该说,这番自辩是有道理的。针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从来不是空对空的泛泛而谈,而只能是基于“举例说明”的具体说服过程。这其中,现实环境的语境映射不可避免,所以这样一本读物里存在脏话,本身并不是问题。
任何带有教育属性的读本,都是真实世界的抽绎和再现,这中间,为了给孩子带来启迪,最大意义地发挥教育价值,当然要有一定的筛选、过滤与重构。可即便如此,教育读本的“还原度”以及由此所支撑的“有效性”“实用性”,依旧是这类书籍的魅力与生命力之所在。
脏话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低龄儿童“出口成脏”,最主要的感染源头最主要还是家庭,其次是来自校园。在此语境下,一些家长对童书里出现的脏话大惊失色,颇有点反应过激的意味。想要在“零污染”的“真空”文本内教育儿童拒绝脏话,反倒有些不切实际。因此,童书里出现脏话有无不妥,关键还是要看其主旨立意与表达方式。若是为了教人学好“批判性列举”,何错之有?
很多时候,我们太过执着于在书籍、课程的呈现中,给孩子营造某种理想化的“纯洁空间”,这反倒形成了某种隔阂。质疑性教育读本细节太过直白,质疑儿童读本里有“坏人、怪人”说脏话——大人们谨小慎微的所谓保护,对孩子们来说真的是最好的吗?
一味追求让孩子沉浸“无菌式”的阅读体验,但有些问题也不得不防。对此,一方面,出版机构要加强伦理审查,针对儿童作品中确因情节需要出现的极个别脏话多走心,切实评估其可能对儿童认知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并对家长做出适当的阅读指导提示。另一方面,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更要从提高自身阅读素养做起,替孩子把好阅读入门关,让孩子正确地认识世界,学会明辨是非。以及,在尊重作者创作自由和艺术表达的同时,最大程度做好幼儿阅读的平衡性。(然玉)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