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中工网评

本网评论员 李靖

近日,“怒怼领导清明节强制安排加班”事件引发公众热议。4月7日晚,四川德阳警方发布消息称,经立案调查,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发布者陈某龙从未有中国电科下属单位及关联企业从业经历。因此前向中国电科求职未被录用,心生不满,利用图像处理软件捏造制作了多张“怒怼领导、发泄情绪”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并发布在网络社交平台,造成恶劣影响。其故意散布谣言的违法行为严重扰乱了网络公共秩序,目前警方已依法对其作出行政拘留处罚。

至此,“怒怼领导安排假期加班”事件暂时告一段落。应该说,此次舆情处理十分迅速果断,包括工会在内的各方力量在第一时间介入调查,这对于推动事件的处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应了网民们的关切。

尽管网友们对此次事件反响强烈,但对待事件的态度却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陈某龙的谣言以职场人普遍深恶痛绝的“超时加班”“强制加班”为切入点,利用网友们感同身受的愤怒情绪,达到引爆谣言的目的,因此网友们反响强烈。但同时,此次网友们并非一味让情绪裹挟,而是更多地呈现出理性分析思考事件的新特点。从事件发生伊始,就从各个角度分析事件本身的真伪,寻找聊天记录的破绽,没有任由情绪脱缰。这样求真求证的理性态度值得点赞!

真实性,是一切谣言想方设法要伪装得“像”的第一关。陈某龙利用图像软件生成的虚假聊天记录图片,尽管粗看似乎比较“真实”,但细究起来便疑点重重。网友们对图片真伪的技术分析已经非常全面,很多人其实是在等官方权威调查结果以作分析结果对比验证,这也是舆论引爆之后反而呈现出某种平静的原因。

谣言的传播需要有滋生谣言的土壤。而超时加班,正是此次谣言事件滋生的土壤。

超时加班显然是违反《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关于加班的有关规定的。前段时间全国两会上已有多位代表委员,就超时工作现象严重、对企事业单位八小时工作制执行情况加强监管建言发声。切实保护劳动者的休息权、健康权正在成为社会共识。之所以此次事件发生初期网友们反响强烈,甚至是“一边倒”地为陈某龙叫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网友们认为陈某龙说出了饱受超时加班之苦的企业员工长久以来想说但不敢说的话,让敢怒而不敢言的职场人有了一次情绪上的“代言宣泄”。

现阶段我国劳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实际上并不算少,与加班的相关的条文在多部法律法规中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具体实施层面,依然存在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正因如此,才能让陈某龙的谣言钻了空子,得以煽动网友们的情绪。

最好的止谣,就是铲除谣言滋生的土壤。这就要求我们还要进一步在落实法律实施方面下狠功夫。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离不开法治这一根本保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对于劳动相关法律法规的严格遵守与贯彻落实。我们期待通过这起舆情事件,能够促使有关部门和组织在联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有切实的推进,以机制优化促进维权优化,探索推进劳动关系矛盾纠纷的全周期动态治理,不断压缩超时加班的生存空间,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谣言的超时加班生存土壤,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使全社会形成对法律的尊崇和敬畏,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小明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