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用智慧井盖守护市民“脚下安全”

“哐当!”“哐当!”每当有车驶过,下凹的井盖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据本报报道,不少路段井盖已经“生病”。比如,在大钟寺东路的桥下道路上,一些井盖出现松动、有高差等“病症”;蓟门桥以西到方恒时尚中心这一段的非机动车道上,也有井盖倾斜不平、井周区域出现破损的情况;慈云寺桥附近的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门前,不少井盖出现下凹……带“病”井盖影响道路美观、影响城市形象、影响市民出行,还埋下安全隐患。

大街小巷上的井盖,有“城市纽扣”之称,是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北京全市共有井盖类设施335.02万套。风吹雨打,车辆碾压,井盖出现磨损属于正常现象。问题在于,为什么这么多带病井盖长期无人问津?据报道,不少井盖产权多样,涉及市政工程、通信信息等部门,不仅大小不一,有的还没有中文汉字;此前道路建设和各类管线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有的管线还是先埋先建,道路拓宽井盖就到了路中间。这些因素不仅让井盖呈现多、乱、杂的现状,也给溯源和管理带来困难。

越是难越要想办法,既是“病”就不能拖。近年来,各地都有因为井盖翻起或下凹令市民摔伤致残的报道。不让井盖烦人、避免井盖伤人,必须防患于未然。2020年,北京市城管委等8部门印发《北京市地下管线检查井盖病害判定标准和治理要求》,明确了包括缺失、破损、移位、震响、沉陷、凸起、井盖高差、井周破损等10类井盖病害,每类都有修复标准;《北京市地下设施检查井井盖管理规定》也规定,井盖应保持完好,车辆、行人通过时不坏、不动、不响。井盖病高发,就该对症下药,制定精准治疗方案。

北京正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井盖智慧化升级改造,势在必行。近年来,不少市政道路已有智能监测仪井盖“上岗”,通过后台程序,实时监测井盖情况。加速淘汰老旧井盖,推广安装智慧井盖,既与智慧城市建设同步,也与市民“脚下安全”的呼吁同频。一个个智慧井盖,相当于给井盖上了户口,“一盖一编号、一井一档案”,通过建档追溯,做到实时监测、即时告警、快速定位,可以大大提高问题井盖的处置效率,最大限度保障公共设施安全。

小井盖里也有大民生。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管理,是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的体现。让井盖健康在线,离不开各类井盖和管线的产权单位按时给井盖把脉;同样不可缺席的是,以科技破解城市顽疾,确保井盖稳稳当当,守护好市民“脚下安全”。(张悦)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