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强化金融区域协同服务新市民

金融服务新市民又有新动向。近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发文强调,加强京津冀新市民金融服务,引导银保机构推动形成覆盖新市民群体的多元化区域性金融服务体系。

自银保监会去年发布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通知以来,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深入摸排区域新市民情况,聚焦破解新市民急难愁盼问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得到很大提升。

此次三地联合将从整体上统筹金融资源,这对于优化区域之间新市民金融服务具有先行先试意义。京津冀三地在服务新市民中的协同探索对不同区域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也具有参考价值。从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看,我国已有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等经济圈,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经济圈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不仅稳步提升,还吸引了农村劳动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涌入城镇,融入当地成为新市民。

作为潜在的消费群体,我国新市民群体目前约有3亿人,这些城市新增人口对养老、医疗、理财等基本公共服务有迫切金融需求。为此,金融机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拿出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精准契合不同行业群体的需求。

尽管金融服务新市民的前景被看好,但是落实到具体金融机构头上,实践起来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部分金融机构时常出现不愿贷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新市民人群具有流动性大、收入不稳定、缺乏抵质押品等共性特点,容易导致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增大。

打通金融服务堵点要瞄准新市民特点。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应围绕服务新市民高频场景搭建监管支持政策,聚焦金融服务新市民痛点,将有助于化解金融机构“后顾之忧”。比如,京津冀此番要求针对新市民跨区域工作生活特点,鼓励金融机构联合开展贷款“三查”、探索开展跨区域跨机构授信合作,为京津冀三地内的异地押品提供增信服务。这为金融机构服务新市民搭建政策指引,强化机制保障,有利于鼓励金融机构放下担子、丢掉包袱,积极拓展新兴业务。

对于银行机构来说,减少双方信息不对称、压降贷前审核的风险是做好新市民服务的前提。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亟需鼓励区域之间的金融机构对接当地金融服务平台或信用信息平台,为新市民“首贷”提供信用支撑。

从现实情况看,仅凭一家金融机构之力很难服务好广大的新市民人群,要加强消费等信用数据互联互通,合力服务好这一广大人群。同时,针对该人群特殊的风险画像,需要监管部门以考核激励机制为指引,落实尽职免责制度,适当提高对新市民消费业务倾斜机构的不良贷款容忍度,以此调动金融机构服务新市民积极性,充分深挖新市民业务市场空间。(王宝会)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