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莫让“墙内”成“盲区”
墙外美如画,墙内脏乱差。响水县通过开展“拆围去丑、解民生难题”专项行动,拆除全县多处历史遗留的“遮丑墙”,并对墙内环境实施改造和整治,将其变成群众宜居宜业新空间。本报报道中提到,这个变化与当地实行的“徒步工作法”有直接关系:干部每天早上跑步时不去体育场,而去人居环境差的地方,现场发现并解决问题。
“徒步工作法”好处多多:一是方便,抬腿就走,不用兴师动众;二是亲民,有利于现场问需、问计于民;三是实在,奔着问题去、聚焦问题改。基层干部经常迈开双脚走进现场、深入一线,既体现工作作风改变,又能切实推动问题解决。响水“遮丑墙”的发现和拆除,就是一个例证。
“遮丑墙”也分有形和无形。有形的“遮丑墙”,并不难发现。它们之所以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建起来、保留住,往往跟一些干部政绩观出偏差和工作作风不扎实有关。如果满足于表面光鲜,就有可能别出心裁搞形式主义;如果检查、考核者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那就难免被一“墙”障目。时至今日,少数地方仍有一些待拆的“遮丑墙”,原因即在于此。
无形的“遮丑墙”,情况则要复杂得多。少数干部在不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驱使下,往往采取一些“特殊手段”来美化成就、遮蔽问题。这其中,有的是数据掺水、统计失真,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盖住”;有的不惜工本一心打造“荣誉满身”“好评如潮”的形象,面对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能拖则拖、能推则推;有的欺上瞒下,在遇到检查、评比时提前布置“现场”、精心安排“群众”……这样的“遮丑墙”内,稍不留意就可能形成“盲区”。
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遮丑墙”的存在实质上都是在掩盖问题、阻碍解决。面对发展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面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党员干部最应有的态度是直面问题,认真分析、深入求解,推动及时有效解决;限于主客观条件一时难以解决的,应当实事求是作出说明,创造条件适时加以解决。片面“遮丑”,无异于掩耳盗铃。
不让“墙内”成“盲区”,离不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于有形的“遮丑墙”,领导干部只要走进现场、深入群众,就不难锁定问题、抓住症结,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对于那些无形的“遮丑墙”,领导干部尤其需要身入心入、求深求实,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既听工作建议也听批评意见,耐心听取民情、精准把握实情。对于少数地方或单位存在的“遮丑”现象,一经发现就要紧盯不放,推动整改落实到位。
应当看到,不少“遮丑墙”的存在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时间拖得越久解决难度也越大。正因为如此,所在地方或单位的领导干部要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推动问题在自己手上、任内得到解决。“墙”拆掉了,发展之“路”更宽广,干群之间的“桥”也会更通畅。(左中甫)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