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深入乡土中国 答好时代“考卷”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勉励新时代青年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当前,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如何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走出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这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时代给予我们的考验。这就需要青年干部深入乡土中国,聆听那些发源于土地深处的回响,汲取那些智慧给予我们的营养,让乡村迸发新的生机。

民族要复兴,乡村振兴势在必行。乡村振兴,不仅仅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还要重视留住美丽乡愁,展现乡村时代价值。

“乡土”是中国社会的“底色”,刻画出中国乡村最真实而本质的面貌。走入乡土中国,才算是真正走进了中国基层社会。青年干部要拿好“放大镜”,关注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的社会根源,看似寻常的处事方式下潜移默化的乡村规则,一步一个脚印,把事实往纸上写,从实际生活中理解基层社会,在包罗万象的民间生活中捕捉传统乡村的复杂细节。

深入乡土中国,感受青砖白瓦下的“诗与远方”,进一步擦亮中国乡村的时代“底色”。新时代青年干部要走出一方校园书斋,在村野和形形色色的群众对话,在田野实践中开展鲜活的调查研究,沉浸在庄寨老宅、祠堂庙宇、广场村办、乡间马路上,探寻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感知生生不息的乡土文化,探寻农耕文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展现出的独特魅力。在蓝天绿野、山水相依的田园生活中,留住传统根脉,记住美丽乡愁,在乡村振兴的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乡愁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表达。同时,要以乡村为镜,进一步思考乡村传承和社会发展的平衡点,才能在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中拥有充足底气和战略主动。

乡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新时代年轻干部要自觉扛起时代使命,深入乡土中国,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用细心、热心、耐心答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考卷”,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早日照进乡土现实。(梁莹)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