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地域特色增加了美丽乡村的魅力和活力

近日,中国环境报社“江浙调研行”小组来到江苏南京、苏州、无锡与浙江杭州、嘉兴等地调研,实地感受江浙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风貌。当地人或在茶园采茶忙碌,或在家门口湖边散步,以优美的乡村景致为衬托,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美画卷。

村美、民富、业兴,是调研人员此行的最大感受。美丽乡村建设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在解答“如何建设美丽乡村”这道考题时,交出了一张张富含本地特色的绿色答卷。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一场硬仗。而农村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处理是环境整治的重要环节。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通过“一年建设、十五年运维”方式,实现建设运维一体化,由区属国企统筹建设管理,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域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村子干净了,徐家院村的一位老奶奶又能穿上心爱的绣花鞋,走在村里小路上了。点滴小事反映出村民幸福感的不断提升。

浙江省嘉兴市横港村创新推行“三治积分+金融赋能+生态绿色加油站”模式,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废弃农作物处置等5项内容纳入积分考核。通过村民自治行为兑换积分,再用积分兑换现金或物品的方式,强化长效管护机制,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环境变美了,“产业+”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强有力的助推剂。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拥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的黄龙岘村,通过深度发掘当地茶文化内涵,成为著名的茶文化以及休闲旅游好去处;在浙江省嘉兴市沉香村,依托近60公顷橘林衍生的橘产业,打造占地40亩的“江小橘自然教育基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这都是“两山”理论转化的生动实践。

由此可见,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产业发展,产业活力离不开当地特色。依托乡村优势发展本村特色产业,不但能培育出村庄的内生动力,还能让村民实现居家就业、居家创业、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美丽乡村建设非千村一面的复制模仿,合理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一定要遵循村庄自身发展规律,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留住村庄的乡情味和烟火气。(赵娜)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