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杜绝“强制扫码”需多方联动

近期,“商家给消费者强制安排扫码应用场景”现象引起广泛关注。消费者在点餐、住宿、停车时,需要先扫码关注公众号才能消费,让本为便利而设计的新技术应用,成为消费者的负担和烦恼。

扫码关注的初衷是增强用户黏性,方便商家持续营销引流。对商家来说,变“流量”为“销量”的利益考量本无可厚非,但决不能强行“圈粉”。如今,部分商家要求消费者先扫码关注,才能获得点餐、缴费等服务,实则是在变相强制获得用户的同意权。如此“强制扫码”,令消费者在不情愿的前提下被动让渡个人信息,影响消费的意愿,也有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等相关规定。

破解“强制扫码”这一消费场景中的“单选题”,市场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力度。针对违背消费者意愿、涉嫌过度搜集信息的行为,应建立健全联合执法监督机制,及时采取有理、有力的方式对商家进行合规干预,规范其经营行为。除了加强监管力度,还要建立完善反映问题的渠道,探索在相关使用界面提示维权方法,引导消费者主动投诉举报,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经营主体林林总总,消费场景层出不穷。对消费者而言,面对个人信息被侵犯,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可能受损,尤其是法律中有“应当”“必须”等表述的“无门槛、无理由、无条件”程序被破坏时,消费者应提高自身的权利意识和防范意识,敢于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不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老好人,守护好个人信息安全,保障好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解铃还须系铃人。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类经营主体肯定还会迎来更多变革,商家借助“扫码”模式开展服务,确有降低人力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等诸多好处,但无论消费场景、服务形式如何变化,消费者利益都是第一位的。若以忽视消费者的意愿和感受、透支信任为代价获得一时之利,商家注定会被这样的短视恶果所反噬。只有诚信经营、加强自律,不钻空子、打擦边球,拿出过硬的服务与产品,才能切实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认可,实现商家和消费者的共赢。(孙君文)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