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
近日,国家网信办通报了“清朗·规范重点流量环节网络传播秩序”专项行动成果,4月6日以来,各网站平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严格开展自查清理工作,截至目前,集中清理仿冒新闻单位、新闻主播账号10.7万个,清理虚假新闻信息83.5万条。
在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下,“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使得新闻素材的获取要比过去传统媒体时代快捷方便得多,但同时,由于大量未经专业新闻训练、缺乏新闻素养的自媒体从业者涌入,对新闻的严肃性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假新闻、假主播层出不穷,扰乱网络传播秩序的现象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很大的困惑。
新闻“李鬼”虽然看上去是新事物,但其套路实际上并不新。假冒正主、假冒权威是其主要伎俩,这些人们早在各种假冒商标的案例中领教过了。譬如之前曝光过的以“康帅博”冒充 “康师傅”、以“红午”冒充“红牛”的案例;再看此次专项行动集中处理的“入民日报”“人民曰報网”“央广新闻TB”等一批仿冒新闻单位账号,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而“某某说资讯”“某某时报”“某某说天下”“主持人某某”等一批仿冒“新闻主播”账号,又是否让人想起诸如以“中国XX协会”“中华XX研究院”等命名形式的非法社会组织?而伪造新闻演播室场景、模仿专业主持人播报等方式,只不过是想让“李鬼”扮得更像“李逵”的手段而已。
如此种种乱象,皆逃不过一个“利”字。流量的巨大诱惑,使得这些“李鬼”不惜伪装权威新闻媒体,以假乱真误导公众;而为了博眼球、制造裂变传播,更是刻意选择能够挑动网民情绪,制造群体、地域、性别对立,煽动极端民族主义等话题,以剪贴、拼凑等手段,炮制一系列虚假新闻。热度炒作起来了,流量聚集过来了,用流量非法变现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经过国家网信办持之以恒对假新闻的打击和治理,可以看到民众对于假新闻的“免疫力”也在逐步提高。但“李鬼”一日不除,就难免还会有网民受到假新闻的蛊惑。因此,我们期待专项行动能够继续深入推进下去,始终对假冒新闻单位、假冒新闻主播、发布虚假新闻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形成“网信-网站-网民”联防联控长效工作机制,加强违法监督,畅通举报渠道,严惩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广大网民获取权威真实新闻信息合法权益,联手捍卫新闻严肃性,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