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走好调查研究之“路”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也是开展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意义非常重大。

找准“路线图”。调研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找准方向”,有的放矢。平时就要对工作用心用情,掌握影响工作提升的堵点、群众关心的痛点、事关地区发展的难点。平时对这些问题要有所思考,带着问题下去,而不是漫无目的去调研。既要到发展好、成绩好、有特色的地方去调研,又要到车子开不到的地方,相对偏远艰苦的地区调研。要“不走寻常路”,越是矛盾多的地方越是问题暴露彻底的地方。要敢走“险路”,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调研,多到矛盾集中的单位和地区去调研,从而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和最真实情况。

学会“多条腿走路”。要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专家调查、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调查研究,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可以“整体调研”,深入基层一线一段时间,对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调研;也可以把调研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进行“化整为零”式调研。利用在基层一线处理其他工作、与别的部门开会培训等机会,对平时工作中的困惑顺便进行调研,这种形式往往更能听到真实的声音。尤其是组工干部,经常参与干部考察考核,经常下基层到一线,要充分运用与各类干部群众打交道的机会,在了解日常工作的同时,对组织工作的难点和堵点问题进行调研,提高调研的效率,同时减少对基层工作的干扰。

走好“最后一公里”。调查研究,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很多都是“硬骨头”和“疑难杂症”,要敢于攻坚克难,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涉险滩、破难题,敢于触及矛盾,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创新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发扬钉钉子精神,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要坚持系统观念,解决问题既要注重当前,又要注重长远,既要看问题当前解决了没有,更要看将来问题会不会再反弹。通过走好调研的“最后一公里”,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作者:李敬伟)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