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美美与共 “美”在新时代

5月23日,中国美术馆迎来建馆60周年,为此主办的“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系列展览”也在这一天开幕。六十年砥砺奋进的中国美术馆,始终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共情,与美术家携手,以经典力作丰富国家艺术宝藏,以大美丹青展示时代华章,以“美”为媒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美术由“高原”迈上“高峰”。

以美为文化“增色”,展现美术馆的隽永之美。中国美术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致力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典藏大家艺术精品、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促进当代美术创作、铸就美术高原高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是美术事业的重要发生地,也是蓬勃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典藏活化系列展”展示古今中外艺术高峰;“捐赠与收藏系列展”回馈现当代艺术大家及其家属的捐赠;“弘扬中国精神系列展”彰显中华美学精神;“国际交流系列展”在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学术邀请系列展”以艺术家们的高品格创新引领时代风尚。新征程上,要坚持人民至上办馆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上下功夫,努力打造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美术佳作、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殿堂,为繁荣发展中国美术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以美为艺术“添彩”,塑造艺术家的永恒之美。自建馆开放以来,一代代中国美术馆人矢志不渝、守正创新,通过精心策划展示优秀美术作品,发挥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独特作用。中国美术馆13位老专家老艺术家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中国美术馆的建设发展情况,表达为新时代美术馆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中国美术馆建馆领导小组成员周巍峙、蔡若虹、王朝闻、华君武等,都是从延安走来的艺术家,他们饱含文艺情怀,使延安精神成为中国美术馆的底色。广大美术工作者忠实践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自觉传递主流价值、传播先进文化,不忘艺术初心、深耕美术工作,以丹心、以真情、以大“美”为人民创作艺术经典,结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艺硕果,打造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的美术佳作,谱写了中国美术的精彩篇章。

以美为幸福“绽放”,感悟群众的共情之美。以文化人,以艺通心。中国美术馆精心策划和举办了一系列重要展览,忠实记录着人民文艺事业发展,凝结着展示、研究、传播“美”的力量,通过加强对藏品资源的梳理、阐释,弘扬中国精神、展现新时代新气象,是为国家典藏、展时代画卷、助力文明互鉴的生动实践。建馆60年来,珍藏各类中外美术作品13万余件,累计举办美术展览5500余场,980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进入收藏名录,年接待观众逾百万人次,每年开展公共教育活动50余场……无数观众在中国美术馆追求永恒与绚烂的艺术。坚持人民至上,充分发挥美术馆的导向、示范、带动作用,把人民作为表现主体,为人民典藏美术精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展览展示、公共教育、对外文化交流等活动,让经典作品与广大观众“近距离接触”,以浓浓真情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感召力。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文明长河,是涓涓细流一点一滴汇聚而成的;艺术中国,是美好心灵一笔一画书写而成的。古往今来,文艺作品用诗笔与画卷描绘着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我们在收获美的同时,也要从中踏寻中华文明的根,筑牢民族精神的魂。(李非燃)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小薛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