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毒蘑菇图鉴”可再多些

日前,《人民日报》刊发《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7年发现600个新物种》的文章。该实验室主任杨祝良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绘制‘生命之树’,不仅具有科学意义,还能带动产业发展、护佑百姓健康。”这里说的“护佑百姓健康”,主要是指他们绘制了“毒蘑菇图鉴”,助力减少误食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生。

云南是“野生菌王国”。据介绍,目前世界已知食用菌资源约2000种,云南已知分布野生食用菌就有882种。云南野生菌多样性显著,分布广泛,野生食用菌资源数量、产量、产值都居全国第一。但同时,云南也是每年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高发区域之一,为了护佑百姓健康,云南相关部门每年都在野生菌中毒防控宣传上下了很大功夫。近年来,从“小人人”到“菇勇者”,从“红伞伞白杆杆”到“毒蘑菇图鉴”……都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防控效果。

“毒蘑菇图鉴”正是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部分研究者为了预防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而绘制的,该团队还提出了“‘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靴’的蘑菇不吃”等科普口诀。通过图鉴和口诀的宣传,如今,很多村民都认识了有毒的野生菌,不仅自己不食用,见到这种菌子还把它销毁。现在,很多村庄周围已经很少见到如剧毒鹅膏菌之类的毒蘑菇了。

有别于社会层面一般性、常识性的科普宣传,科研院所的科普工作显得更“硬核”,更有方法论指导的意义。其实,很多群众都知道毒蘑菇不能吃,但对哪些是毒蘑菇却不甚了解,野生菌中毒防控宣传应将重点放在菌类辨别上,“红伞伞白杆杆”的科普宣传之所以深入人心,就是简单粗暴地有这类特征的野生菌认定为毒菌,并将毒菌直接与“躺板板”挂钩,使人产生对这类毒菌的防备心理。眼下,又到了食用野生菌的季节,期待更多优秀的野生菌中毒防控宣传产品冒出来,让大家吃得安心,不出意外事件。(谢炜)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