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在道义和情感上支持印度的去殖民化

印度总理莫迪28日为新议会大厦主持落成仪式,建于英国殖民时期、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原议会大厦将被改建为博物馆。新议会大厦被认为是莫迪政府旨在让印度首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痕迹的“中央美景项目”核心工程。莫迪在讲话中表示,这不仅是一座建筑,它还将见证印度走向“自力更生的黎明”。

这栋耗资1.2亿美元建成的大厦,以孔雀、莲花和榕树等印度国家象征为主题,细节处都体现了印度的传统历史文化,带着强烈的本土特色。这是印度政府去殖民化系列措施中的重要一环,也将成为一个标志。

近年来,莫迪政府一直致力于展现去殖民化、凸显独立自信的崛起印度形象。印度国内也开启了大规模移除殖民主义标志的行动,包括对原有地标性建筑的更名和改建,更改带有殖民历史色彩的预算做法,官方减少使用英语并大力提升印地语的使用等措施。作为同样饱受西方殖民者欺凌,同样致力于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中国社会,对印度维护民族尊严、追求更加独立自主地位的想法,显然在很大程度上是感同身受的。

印度被英国殖民了近200年,殖民影响在印度留下的痕迹既广泛又深刻,可以想见去殖民化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工程。早在1968年,当时的印度政府移除新德里地标建筑印度门前的英国国王乔治五世雕像,到2022年9月8日,莫迪政府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当天将印度门前的“国王大道”更名为“责任大道”,去殖民化进程跨越了半个世纪,但仍进展缓慢、任重道远。

对印度来说,最难的部分还在后头,从文化和人心上祛除殖民残余,当然要比改名称摘标签难多了。去殖民化到底能走多远是不确定的。我们祝愿印度以最小的代价达到他们的目标。此外,我们也想善意地提醒,在消除旧殖民痕迹的同时,也需警惕美西方对发展中国家带有新殖民色彩的地缘政治操弄。这个现实问题已经变得比较突出了。

当年的英国能对面积庞大、人口众多的印度实施了近200年的殖民统治,靠的是不无卑劣的分而治之手段。现在,美西方试图在更大的范围内搞更有隐蔽性的“分而治之”,他们炮制并渲染“龙象相争”的概念,对中印进行阴险的心理暗示就属于此。美西方已没有力量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压服中印,于是改用在中印之间制造嫌隙渔利。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持续的殖民主义心态”。

如今,美西方为了在中印之间打入楔子,给了印度很多的高帽,忽悠印度“取代中国”,并在中印边境问题上拉偏架,甚至鼓动印度站出来公开对抗中国,不时喊出“与印度站在一起”的口号。美西方表面上百般地哄着印度,但却遮掩不住对印度的傲慢和利用。需要指出的是,这恰恰是印度追求独立自主大国之路的陷阱所在。印度要真正摆脱殖民主义印记,归根结底靠的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与战略上的清醒和独立,而不是美西方的各种忽悠和花样授勋。

印度的去殖民化应该真正展现出文明型国家独有的逻辑、哲学和想象力,不应落入西方以强权政治为核心的地缘政治窠臼。与中国一样,印度也是一个不同于西方文明的文明型国家,希望实现民族复兴,而这种心情是美西方无法感同身受和由衷赞赏的。中国主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印度也主张“世界一家”,双方都有看待地区和国际局势的东方智慧,相信也不会重走西方“零和博弈”的老路。

亚洲和世界之大,完全容得下中印两国同时崛起。中国对印度发展的祝福是真诚的,在中国社会,很少有人认为印度经济社会发展会成为中国的威胁,绝大多数人认同两国可以相互成就。我们希望,印度在与中国和西方打交道时,同样能更多展现出这种清醒和自信。这种清醒和自信,是印度真正走出殖民主义阴影的突出标志,也是促进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题中之义。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