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让公正司法捍卫人伦底线

备受关注的吴谢宇案,有了最新结果。2023年5月30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吴谢宇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上诉一案二审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此前,福州中院一审以吴谢宇犯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判处吴谢宇死刑,并处罚金十万三千元。

案件的最新结果并不意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吴谢宇以极其残忍的手段弑母,严重挑战法律,违背伦理道德,践踏人类社会正常情感,维持原判是罪有应得。

在本次庭审中,吴谢宇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是一大焦点。法院综合全案证据认为,吴谢宇作案时具有完全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回应了辩护方提出的核心问题,敲下了一记重锤。

吴谢宇曾多次表现出强烈的求生愿望,如在二审庭审现场中,他表示自己罪恶滔天、罪有应得,在几度哽咽的最后陈述中说:“不管怎么判,希望给我一条生路,活着去赎罪。”对此,网上还出现了一些同情他的声音。然而,对恶的纵容就是对善的伤害,如此“同情”的危险就在于,它有违基本的价值取向,助长了“犯罪合理化”。必须要强调的是,无论吴谢宇如何自述他的动机,都无法撼动一个铁一般的事实:人伦底线不容践踏,没有任何理由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对此,福建高院已经说得很明白:吴谢宇罪行极其严重,“毫无认罪悔罪之意”。

跳出案件的具体细节的讨论,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这都是一出彻头彻尾的人间悲剧。一个本应拥有大好前程的“天之骄子”,何以一步一步沦落至计划性弑母?这种压抑而扭曲的性格,到底掺杂了哪些阴暗面?尽管有犯罪心理学专家认为,一个极端行为的发生,要给出准确的归因,其实相当困难。关于此案的反思,却仍有必要。

判决已出,正义得到昭彰。希望这起典型的恶性事件,也能成为一堂发人深省的警示教育课。(钟颐)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