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剩菜盲盒”不能成食品安全盲区
最近,“剩菜盲盒”风又吹了起来。所谓的“剩菜盲盒”,不是卖真正意义上的剩菜,而是指餐饮商家将临期或当日未售出的库存食品,以“盲盒”形式打折卖出,受到了不少年轻人欢迎。不过,随着夏天温度升高,临期食品带来的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
“剩菜盲盒”受到部分消费者青睐,有多种原因。一方面,“盲盒”往往能刺激消费者的好奇心,尤其是更为注重消费体验的年轻消费者。另一方面,“剩菜盲盒”中的食品,只是临近保质期限,仍可以正常食用,且价格比原价划算不少,还能起到避免浪费、节约粮食的作用。这样来看,“剩菜盲盒”式的临期食品消费,既有市场又有意义,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然而事实上,“剩菜盲盒”的风评却是“毁誉参半”。出售“剩菜盲盒”,本质上是一种创新的营销手段,通过将“临期经济”和“盲盒经济”结合起来,推出“剩菜盲盒”,把临期食品打折出售,盘活即将过期的资源,让消费者与商家实现“双赢”。不过,有一些商家,则将“剩菜盲盒”当成了营销噱头,或是“以假乱真”出售已经过期的食品,或是出售因储存运输条件不好而已经变质的临期食品,或是价格信息不透明、借“盲盒”之名对消费者“割韭菜”,等等。这些不诚信经营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危害着消费者的安全,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剩菜盲盒”不能成为消费者的“隐患盒”“坑人盒”。值得一提的是,去年8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食品不得以盲盒形式销售。虽然“指引”还没正式出台,但食品以盲盒形式销售,恐怕已经涉嫌违反相关法规,在靴子还未落地前,“剩菜盲盒”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对于“剩菜盲盒”这一新兴业态,相关部门要强化监管,对其予以必要规范,督促商家合法经营,严守食品安全红线,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能让“剩菜盲盒”成了食品安全盲区、监管盲区,更不能让无良商家打着反浪费的旗号“割韭菜”。商家要自觉规范经营、诚信经营,消费者也要理性消费,不要盲目跟风,盲目消费。从市场到消费者,供需双方都理性参与,去弊存利,才能实现“共赢”。(戴先任)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