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用一生诠释师者风范

“我将刑法视为至爱,须臾也不曾分离。”因为这种至爱,让“人民教育家”高铭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为中国刑法奉献全部力量。从唯一全程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制定的学者,到改革开放后第一部法学学术专著的撰写者和第一部统编刑法学教科书的主编者,三尺讲台,从青丝到白发,高铭暄心如赤子,初心不改。

“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是高铭暄最爱的一句京剧唱词,也是他的人生写照。20世纪50年代,我国着手起草新中国的第一部刑法,刚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留校任教的高铭暄被选入刑法起草工作小组。历经25年、38稿,高铭暄全程参与并见证了我国第一部刑法典的诞生,而进入工作小组时的小伙子转眼已至中年。此后数十年间,无论是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出台,还是对刑法修正案的反复讨论,高铭暄都参与其中,付出心血。1982年,在担任刑法学教材编写组主编时,因腰疼病,高铭暄只能躺在躺椅上工作,直到最后的统稿阶段,他的腰疼病仍没有完全缓解。尽管年龄大了,但高铭暄仍然力求保持年轻的心态,“我还要兢兢业业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能工作就尽量工作,总之尽心尽力。”

“教育乃我之事业,科学乃我之生命”是高铭暄多年的人生信条。徒法不足以自行,有了刑法典,还需要能够适用法律的刑法人才。作为“刑法学泰斗”,高铭暄始终钟情着三尺讲台,“我就是一名普通教师,既然选择了教书育人,就矢志不渝。”几十年来,高铭暄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他教过本科生,培养过硕士生、博士生,指导过博士后研究人员,还亲自为进修生、夜大生授课,他的学生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尽管对教材如数家珍,但高铭暄为讲好每一堂课,时常备课到凌晨,尽己所能让学生获得最大收获。2021年教师节前夕,93岁的高铭暄在中国人民大学作讲座,而在前一夜,他改发言稿改到凌晨两点,16页的手稿上满是修改痕迹。“人民教育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从教半生,高铭暄获得诸多荣誉,但他将这些荣誉归功于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和一直帮助支持他的学校师生。

身教言传,春风化雨间潜移默化。在正家风齐家规中,高铭暄从来不是提要求,他认为自己做对,自身节俭,看在眼里的人自然也就学会了。高铭暄的儿子回忆,小时候各家都在楼道里码放蜂窝煤,自家的煤永远比别人家码得高一点窄一点。因为高铭暄觉得,这样可以给他人留下更宽的路。家风亦道,高铭暄的家风作为“传道”的一部分,也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作风。有一次,学生看到高铭暄拎的手提包已经磨得非常破旧。对此,高铭暄淡然一笑,“这包挺好,是以前开会发的,结实又特别能装东西。”直到后来这个包彻底“散架”了,高铭暄才换了一个新的,仔细一看,又是一个会议上发的装资料的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德之休明,没能弥彰。这些生活中的点滴日常化作无言的教诲,被高铭暄的学生深深铭记,浸润心灵。

既是师,亦为学,言为士则,行为世范。高铭暄塑造的是品格、品行、品位,教授的是为学、为事、为人,他用一生诠释师者风范,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好老师和“大先生”。广大党员干部亦当坚守初心使命,立足本职岗位,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做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有益的人。(喻大伟)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