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为芦苇综合利用寻找出路

我国芦苇年总产量在300万吨以上,其茎秆纤维素含量高,是天然的造纸材料。但因为伴生的水污染问题,芦苇造纸被很多地方作为落后产能进行淘汰。结果,芦苇从“宠儿”沦为“弃儿”,但“芦苇屁股痒,不砍都不长”,任其自然枯荣反而影响了芦苇的生长。

据现场调查,大量弃收后,一定水位范围内的芦苇形态发生了退化,苇株变小变矮,密度变稀;高水位地带还被藤类植物侵占,造成冬季倒伏,严重影响次年发苗,致使芦苇大面积消亡。野外监测结果表明,离开了人工抚育,芦苇种群成熟后的生物量下降幅度超过40%,而群落生长期的最大固碳速率下降了20%多。

鉴于芦苇有固碳、净化水质、调节洪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有人担心,如果不妥善管理芦苇资源,可能使湿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尤其是到了春季,没有收割的芦苇倒伏在湖中腐烂,会影响一些湖汊的水质。

为此,各地积极为芦苇找出路,如开发芦笋系列食品,尝试生物质乙醇、生物质发电、板材制造、钠电硬碳负极材料、食用菌培养基等。但相对于丰富的芦苇资源,这些利用途径要么使用量不大,要么成本过高,出路仍未彻底打通。

从利用规模和经济性考虑,笔者认为,造纸还是最适宜的途径。过去,受技术等因素影响,芦苇造纸会产生严重的水污染。如今,随着技术进步,造纸行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大幅提高,已经被相关部门剔除出“两高”行业范围。企业通过改变成品纸类型,能够实现生态造纸的目标,如只生产本色包装纸,省去污染重的制浆工艺中的漂白工序,污水排放可直接减量70%,剩余污水再通过物化、生化、超滤、膜隔离、蒸发结晶等工艺处理,可变成可循环使用的再生水。

既然芦苇是资源,就不能浪费。在守住生态环境底线的前提下,相关部门应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打通综合利用方式,开发多种产品,努力实现芦苇的产量、用量平衡。(胡桓平)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