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看病莫找楼里“老中医”
据法治日报报道,大兴旧宫一小区曾有一个号称“古法悬灸技术”传人的“老中医”,自称实践摸索了30年、针灸有效,诊疗费高昂。然而,有患者发现该“老中医”居然分不清穴位,连行医资格证都没有;有居民吃了他开的药,不仅没效果还恶心头晕。在患者的不断质疑中,这名“老中医”匆匆退租,没了踪影。
炫目的头衔,不过是为营造神医光环,高收费才是真正目的。近年来,藏在居民楼的“老中医”还真不少,靠口耳相传招徕生意,居然不乏市民前往问诊。从坑人保健品到低廉“中药贴”,伪中医的这些把戏,市民已经很熟悉,没想到他们又把阵地转移到了居民楼,既逃避监管,又方便卷铺盖走人。伪中医溜之大吉,可居民平白遭受经济损失甚至身体损失,尤其是一些容易被骗的老年人,多是有病在身,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据报道,混迹居民楼里的伪中医,有的把食字号产品标成药食同源,甚至卖假药;有的学点皮毛、没有执业资格就敢给人看病。售卖假药、无证行医都涉嫌违法。伪中医是从哪里得来的三无药品,谁在暗中制售?行医资格都没有怎么把招牌挂起来的?被人发现后为什么可以全身而退?江湖骗子背后还有一个“江湖”,才是更大的隐患。
一再出现的伪中医,既严重危害市民的身体健康,也不断扰乱公众对中医的认知。近年来,国家严厉打击伪中医,公布了多起典型案例,取得了一定成效。伪中医在不断更换巢穴,甚至延伸产业链,对此,监管也应该及时跟进。比如有专业人士提出,可以通过建立信用惩戒机制,将无证行医者与信用制度挂钩,形成威慑;畅通市民投诉渠道;明确各主管部门职责,避免监管空白、责任推诿等。通过多措并举,点中伪中医的行骗穴位,让伪中医不敢骗、不能骗。
对居民来说,就诊时记得擦亮眼睛,认准正规机构、查清诊疗资质。分不清穴位的伪中医,从“旧宫”赶出去,也不能在“新宫”给他们留地儿。(张悦)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