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天价粽”亦需理性看待
端午临近,粽子又到了销售旺季。今年是粽子产品实施包装“瘦身令”的首个端午节。然而,记者走访发现,今年混装混搭销售的粽子随处可见,搭配的产品种类更是五花八门,大米、茶叶、瓷盘都在与粽子“混着卖”,有的粽子礼盒售价980元,其中粽子占比不足三分之一。(6月18日 《北京晚报》)
尽管去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让月饼、粽子“轻装”上架,但“瘦身令”之下,“天价粽”却并没有消失,只是换了个马甲,“混着卖”的风气流行起来,价格依然“高高在上”,999元、980元等售价并不少见。乍一看,“天价粽”似乎卷土重来,这不免令人担忧会助长“奢靡之风”,其实不然,所谓“天价粽”,亦需理性看待,不必谈“天价粽”色变。
所谓“天价”,指的是价格高高在上,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相背离。以往的“天价粽”,讲究包装,光是礼盒就价值不菲,其用途往往是请客送礼,从而助长了不正之风。与此同时,“平价粽”却略显寂寞,并不寻常可见。但现在不同,市场上更多的是“平价粽”,毕竟,端午节吃粽子是极为平民化的一件事情,人们的消费热情并未消退。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人们的消费需求是有差异的,有人选择平价的,有人选择高价的。同样是商品,需求不同,要求自是不同。多样化的需求,价格不可能都在一个水平线上。就拿“混着卖”来说,除了粽子,还有鸭蛋,甚至还包括蔓越莓酥、奶香酥等商品,比单纯的粽子要丰富得多,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再比如,海鲜珍味粽,光是海参、鲍鱼的价值就不菲了,粽子的价格可想而知。
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从原先填饱肚子到现在的吃出健康,吃出文化,吃出别样的味道,单纯的、一种味道的粽子自然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需求的牵引下,商家开发出来多种多样的粽子,是市场规律使然,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使然。毕竟,市场经济一个愿卖,一个愿买,公平买卖,我们不必说三道四。
当然,我们也要警惕社会上的“奢靡之风”。有关部门在发布“瘦身令”之后,需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粽子不应与超过其价格的其他产品混装”,对那些剑走偏锋、打擦边球的商家,要及时处理,避免有令不行、有令不止的风气,对于那些背离社会需求的“天价粽”要果断下架。当然,此外,有关部门还要紧盯“天价”粽子、借粽送礼等不正之风,避免节日腐败的发生。(杜建锋)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