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谨防“高分考生”炒作死灰复燃

又是一年高考放榜时。24日12点百度及时热搜前十五,有关高考高分考生信息的占到了9个。翻看这些信息的原始来源,有的是第一时间是由国内正规发布的,有的是自媒体大v发布的,有的是相关机构公众号发布的,有的是考生家长等发布的。这些信息中,如果说有的信息具有正能量值得传播,如“敬礼娃娃”等,那么更多的则是涉嫌蹭人们关注高考热度而进行的“高分考生”“高考状元”的再次炒作。

我们在为这些高分考生取得好成绩送上最诚挚祝福的同时,这也再次让我们见识了“高考状元”“高分考生”信息的热度,以及相关方面参与炒作的不一般的热情。但显然这样的信息发布或转发都是不合规的。今年1月份,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规范高考成绩发布管理,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喜报”“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除教育部规定的特定事项外,只能将考生的高考成绩信息提供给考生本人及有关投档高校。

那么,需要追问的是,上述这些(自)媒体发布的所谓“高考状元”“高分考生”等信息,都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和散布出来的呢?要知道,就现有相关信息报道的综合深度看,仅是考生自己或家长单个信息主动散发出来,很显然很难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如此详尽的了解和传播,其背后极有可能得到了多方面的有意无意助力。

应该说,炒作“高考状元”“高分考生”,负面作用是明显的。比如过度宣扬应试教育,对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弊多利少,对教育资源的平衡、教育公平机会的回归也并无利好。也正因为这样,近些年来,每到高考前后,禁止炒作“高考状元”“高分考生”就成为常态动作。事实上这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炒作“高考状元”“高分考生”一度在主要和正规媒体基本销声匿迹,偶尔有自媒体等网络炒作。

然而遗憾的是,就今年的已有信息看,“高考状元”“高分考生”炒作似乎有再一次复活的倾向和迹象。

何以如此?连续治理、情势好转之下的管理松懈等,也许是无法回避的原因之一。但笔者以为,连续打击之下没能完全清除、一遇松懈环境就“春风吹又生”的星火燎原、死灰复燃,怕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事实也许正是这样。近些年,我们年年遏止炒作“高考状元”“高分考生”等,但每年情势和动作不尽相同,整治的力度是不一样的,进而效果等也是不一样的。整治力度大的年份,炒作的现象就少些,整治力度欠一点,炒作的现象就多些,但始终没有完全禁绝,总有一些(自)媒体等参与其中。

面对今年炒作“高考状元”“高分考生”等有复燃之势,需要教育等有关方面形成合力,迅速对全媒体进行有力的自查和“清场”,把相关涉嫌炒作的人和事找出来,并进行严肃的处理。这也给有关方面提了个醒,遏止炒作“高考状元”“高分考生”等现象,是一个复杂长期过程,涉及方方面面,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及时针对每年的不同情况,与时俱进安排相应的遏止举措。(余明辉)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薛佳玉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