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红泡面桶里 装满了消费主义
近日,“山姆泡面桶炒至500元仍遭疯抢”引发关注,甚至有报道称其被炒到了1999元。这款产品高达45厘米,售价168元,每人限购两桶,很快引发疯抢。“黄牛”更是放出狠话:不包邮不议价。
从主打“萌文化”的星巴克猫爪杯,到被称为新版“买椟还珠”的LV帆布袋,疯抢爆款并非新事,巨型泡面桶的走俏,不过是再次验证了这一点。单从外观来看,这款泡面桶里面是多层包装,分层摆放了24桶多款口味泡面,除设计新颖、造型夸张之外,跟普通的泡面桶,似乎没有太大差别。
在《消费社会》中,鲍德里亚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总是把物用来当作能够突出自我的符号。”相较于猫爪杯和帆布包,造型夸张的泡面桶,无疑更为突出它的符号价值:有的人喜欢它的创意,有的人看中它的荒诞,有的人只是跟风式消费……在商品被符号化之下,巨型泡面桶变成了一种彰显时尚主张的身份标签,一种标榜阶层趣味的“社交货币”,或者仅仅就是为了追求“人无我有”的优越感。
必须警惕的是,表面上你情我愿的买卖,实际上可能是商家刻意诱导的结果,即被消费主义俘获和裹挟。从供给端来看,这款巨无霸泡面桶只卖4000份,还没开业前就在社交平台上刷爆,不过是“饥饿营销”的老调重弹。
但这只是巨型泡面桶被热炒的一个侧面。更关键的是,随着社交媒体铺天盖地的造势和推介,难免会造成一种“不买就落伍了”的错觉,那些潜在的欲望就这样被制造和激发出来——有研究发现,人们抢购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稀缺,而是“争夺”。正如一位消费者表示:“无法抗拒网红产品啊!工作人员说泡面桶是该店独家,但是随时可能断货,今天没抢到,明天再来碰碰运气。”
不盲目追求热度,是抵抗消费主义裹挟的重要一步。和巨型泡面桶里的泡面一样,很多爆款都有保质期。尤其那些溢价过高、缺乏内核支撑的网红产品,大多难逃“火得快凉得也快”的宿命。当话题热度褪去,消费者逐渐冷静下来,摸一摸受损的荷包,恐怕又要想起那句熟悉的网梗:“剁手一时爽,事后想撞墙”。(钟颐)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