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神秘捐赠”与“高调捐赠” 各美其美,都值得敬佩

7月3日,中南大学教育基金会在中南大学新闻网发布消息称,中南大学一校友向母校捐赠6亿元人民币,这是该校迄今为止接受的最大一笔捐赠,也是2023年度第二笔过亿元的校友捐赠。

由于消息中没有公布捐赠校友的姓名,这名“神秘校友”引起舆论的好奇。为何捐赠6亿元却不愿意公开姓名呢?

捐赠者选择以怎样的方式捐赠,这都属于捐赠者的权利,他人无权干涉。“高调捐赠”与“匿名神秘捐赠”没有高低之分。我国高校要拓宽办学资源,应重视包括校友捐赠在内的社会捐赠,并把捐赠款项用到学校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之中。

国内舆论比较熟悉的捐赠场景是,不但捐赠者公开姓名,而且,学校为回馈捐赠,还以捐赠者姓名命名学院、教学楼、体育馆或图书馆、实验室。这还曾引发争议,质疑大学是用学院、楼宇的命名权换捐赠。尤其是以捐赠者姓名命名学院,有的还遭到学院教授的反对。

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校友捐赠,学校回馈捐赠者的做法,也越来越成熟,如通过听取师生的意见,来确定回馈捐赠者的方式。事实上,有些捐赠者也不见得就看重这些“回馈”,只是希望通过命名等方式,作为捐赠的纪念。对于学校来说,众多校友的捐赠,也会激励在读学生刻苦学习。

毋庸置疑,校友向母校的捐赠,是可以为自身带来一定“好处”的,除了命名之外,还可以加强和母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同时,向母校捐赠可以提升美誉度,有利于开拓自己的事业。因此,今年早些时候,国内一所高校就把曾做出捐赠承诺但却未兑现的校友告上法庭,索要捐赠。

相比公开捐赠者姓名,且用捐赠者姓名命名学院、楼宇,有一些网友认为匿名捐赠更值得敬佩。他们的理由是,这是捐赠者不计名利的无私捐赠。其实,选择不公开姓名的捐赠,这有捐赠者自身的考量。而不公开姓名的捐赠,不意味着捐赠者不要求学校做出相应的“回馈”,如在人才培养、科研上加强合作。据报道,神秘校友向母校捐赠的6亿元人民币,根据协议约定,将用于支持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健康中国、数字中国、制造强国等战略实施。

另外,从扩大校友捐赠角度看,高校不应只盯着大额捐赠,而应重视校友捐赠率。在美国,校友捐赠率,即毕业校友中向母校捐赠的人所占总人数比率,就是评价大学的一项重要指标。要提高校友捐赠率,学校必须重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关注毕业校友的职业与事业发展。校友在获得事业成功后,选择以怎样的方式捐赠母校,捐赠多少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他们能记住母校对他们的培养,并把捐赠办学的风气传承下去。(熊丙奇)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薛佳玉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