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成式人工智能:既要看到机会也要重视规范
自2022年底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迎来快速发展期。今年4月1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7月10日七部门正式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定于8月15日起施行。从技术出现到意见征求再到办法落地,仅用不到八个月的时间,这既表明相关部门行政效率极高,亦表明相关政策亟待制订。
从“管理办法”到“暂行办法”,不难看出以下几点:一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尚未得到全面发展,很多内容无法固定;二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需要更多的是扶持;三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尚在发展演进之中,需要给技术确定一个大概的发展方向。总体而言,“征求意见稿”偏重管理,“暂行办法”关照主体更多,在鼓励创新发展、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等方面表现更加明显。
就此而言,关注“暂行办法”便不仅仅是其发展规范的问题,还应看到办法提示的发展空白点和发展机会。
首先是技术发展方向问题。“暂行办法”明确提出鼓励算法、框架、芯片、配套软件等基础技术自主创新,推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应用创新、内容创新和生态创新,鼓励参与国际交流和国际规则的制定。
其次是技术发展规则问题。“暂行办法”提出应强化人工智能训练数据和数据标注等方面的规范性问题,形成行业规范,同时应保证使用稳定、采取措施防止用户沉迷等,共同推动技术善治,让技术服务于社会。
最后是技术的管理问题。对于人工智能新技术,如何管理一直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暂行办法”在相关的法律法规、社会公德、伦理道德以及对社会底层价值观念的支持等方面作出规范,特别是明晰了违法处理措施和监督检查措施。
当前,利用政策推动技术的创新发展已成为大国竞争的主要手段,同时避免技术狂飙和危害社会不仅是政策的目标,更应成为各类创新者的自觉遵循。
(胡沈明,作者系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