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清北名师”也得是“明”师
“清华大学本科在读,生物学奥林匹克国赛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清华大学英语保送生选拔”……暑期一到,各个平台上都充斥“清北名师”的辅导广告,声称只要按照他们的独特学习方法,语文、英语、数学等将大幅跃升,乃至直逼满分。效果怎样未见报道,但据中新社报道,这些“名师”简历模糊、资质成谜,难以核实。更有家长称,海报说是清北名师的教师团队,实际上货不对板。
多年来,培训机构对教培人员的简历一再美颜,傍清华北大更是常见套路。据报道,所谓的清北名师有的只是清北学生,有的与清北根本搭不上边。亮出“名师”的真正身份,让名师成为“明师”,是家长和学生共同的心声。
不排除一些人应聘时撒了谎,但培训机构决不能因此推卸责任,推送平台也不能不管不问。家长选择辅导老师,参考的正是机构筛选、平台星级认证。培训机构与平台要背书,就要有严格的审核流程与完善的审核机制,防止不实信息流向用户。依据《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教培机构有义务公开、透明、诚信地公示教学、教研人员的基本信息、教师资格、从教经历、任教课程等信息,为家长提供参考,并自觉接受监督。
打名师招牌的辅导机构,还涉嫌违反“双减”政策从事学科类培训。《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规定,加强校外培训广告管理,确保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教育部和中国消费者协会7月21日也发出提示,认定暑期开展学科类培训的机构,均属违规培训。“隐姓埋名”,又大做宣传,活脱脱掩耳盗铃的现实版。
是不是清北名师,为什么不敢留名,每个人都心知肚明。针对名师包装、学科类违规培训乱象,监管部门要瞪大眼睛,绝不让虚假宣传的歪风邪气污染市场环境,也不让违规培训的死灰在原本快乐的假期复燃。(李霞)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