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织就中华文化“锦绣图”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广元市、德阳市分别考察了翠云廊古蜀道、三星堆博物馆,了解当地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历史文化遗址发掘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等情况。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至久,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强化科技赋能,让中华文化“锦绣图”斑斓秀丽、传世闪耀。
坚定文化自信。“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从“刀笔留痕”的甲骨文字,到“古蜀之光”三星堆文物遗址,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薪火相继、生生不息,锻造出一个自立自强、勤劳奋勇的中华民族。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坚定的文化自信始终是国家兴旺、民族进步、人民幸福的根基和保证。只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有不断坚守的定力,有持续奋发的勇气,有不绝创新的活力。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定文化自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坚持守正创新。文化因传承而延续,文化因发展而鲜活。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地考察调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数次深入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考察,带动“考古热”、“博物馆热”不断升温。近年来,无论是《典籍里的中国》以综艺的形式彰显出先贤智慧,还是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的爆火“出圈”掀起文化热潮……一部部沁润人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引起大家强烈的共鸣,燃旺文化创新之火,写好了“传承与发展”这篇大文章。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深入贯彻“两个结合”,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培根铸魂、固本强基、创新发展,为强国建设注入磅礴力量。
强化科技赋能。文化与数字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当前,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已成为文化创新的强劲支撑,让科技与文化“双向奔赴”,释放出“蝶变效应”。实践证明,只有运用好数字技术,充分发挥科技效能,才能紧跟时代脚步,为文化发展赋能助力。我们要强化科技赋能,将科技“触手”延伸至“细枝末节”,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把有形的、无形的文化遗产、博物馆藏品等“还原”至数字平台,打破空间和时间壁垒,充分激发文化创新力,拉进文化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要通过VR、3D等科学技术,发挥好新媒体作用,以百姓喜闻乐见、赏心悦目的方式讲好中华文化的生动故事,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让世界看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新时代魅力中国、文化中国、多彩中国。(夏琴)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