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人物 > 正文

原标题:“听诊医生”为天路“把脉问诊”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马正俊

7月22日00时10分,青藏集团公司西宁工务段湟源桥隧桥车间工长王博涛和3名工友身着工服,头戴安全帽和头灯,穿戴好安全带,拿上检查锤和检查仪器,来到青藏铁路申中特大桥下。

由114个墩承接起的青藏铁路申中特大桥全长3741.76米,平均墩身高度40米,全桥由920个圆柱面钢支座组成。

“每一步都要踩稳抓牢,不要分心,系好安全带,今天带了多少件工具进入栅栏,就要带多少件回来。”这是王博涛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预报这周还有雨,咱们得趁着雨还没下,抓紧把桥面线路设备和桥肚里的桥梁设备好好检查一遍!”王博涛带着工友,沿着垂直阶梯向40多米高的大桥拾级而上。

114个桥墩、920个圆柱面钢支座,必须全部检查过一遍,王博涛和他的工友们借助头灯把箱体内各个角落扫视一遍,并用检查锤对桥梁墙壁进行敲击,仔细观察梁体内壁有没有裂痕、掉块,以及泄水管、桥壁通风口有没有破损或堵塞。

“敲击声音清脆表示没问题,声音低沉厚重就需要注意观察是否存在裂纹空响,再用专业设备进行测试。”王博涛介绍道。除了在箱梁内部检查,每到梁端结合处,还要从狭小的检查孔中“匍匐”钻出去,检查桥梁支座,支座周边空间狭小,每个人都得猫着腰检查桥梁支座,为了避免检测数据出现一丁点偏差,需要克服恐惧,屏息静气完成作业。

当前,青藏铁路正式进入“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防范山体溜坍、危石坠落、边坡滑移等自然灾害,是铁路桥隧工要面对的巨大挑战。“小李,你看一下支座的上下座板是否密贴,记录的时候描述清楚病害具体位置。”王博涛说。辖区内的桥梁、隧道、涵渠,每一处位置、每一套设备都深深地印刻在工友们的脑海里。

“大家学习技术很‘内卷’,大家比着学、赛着学,对关键路段技术数据等知识,基本达到了每天一练、每周一比,个个不服输!”王博涛笑着说,表面看来,桥隧工们都是些“糙汉子”,可实际上他们都有着一身“绣花功夫”。

王博涛所在的工区有12名职工,主要以90后和00后为主,最小年龄只有23岁,负责青藏线80公里桥隧、路基设备,57座桥梁、14座隧道、151个涵渠的“把脉问诊”。

“上山下河”式的登高作业是我们桥隧工的必修课。”30岁的王博涛,担任工长2年,今年是坚守申中特大桥的第5个年头。“要爬上40米高的桥墩不仅得体力好还要克服恐高,凌晨过后的夜晚异常漆黑,除了头灯照射的那一小处光亮,四周伸手不见五指。”正在记录检查数据的王博涛说。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燃油车禁售令”推迟 欧美电动车转型“失速”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