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人物 > 正文

3月19日22时58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水声科技事业开拓者之一,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杨士莪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3岁。

60余年来,杨士莪院士坚持用自己的科研经历为学生上第一课。他说:“只要是国家、社会需要的,就是值得干的!”

杨士莪院士出生在1931年。童年正逢战乱,他跟随家人辗转全国多地。童年的经历和家庭的熏陶让他坚定了科学救国的决心。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正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读书的杨士莪毅然选择肄业报名参军,来到大连第一海军学校任教,投身于人民海军建设事业。

1952年,中国第一所综合性高等军事技术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开始筹建。杨士莪又奉调来到哈尔滨扎根在这片黑土地上。

水声学简单来说就是对水下声学特性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水声学科在国内属于空白。1956年,杨士莪接到通知,学校要派他去苏联学习国家急需的水声学,他便一头扎进了这个陌生领域。

杨士莪的笔记

在苏联学习期间,杨士莪发现有两个关键技术实验室对他这样的外国人是紧紧关闭的。“真正尖端的东西你想从国外学,想从国外买是做不到的,只能自己干。这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骨气。”杨士莪立志在水声科学领域攻关:一定要让中国的“耳朵”听懂大海的声音。

杨士莪院士在作报告

回国后,杨士莪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理工结合为国家战略服务的综合性水声工程专业,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作为我国水声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杨士莪扎根水声学科教育近70年,编著了一批水声理论著作,参与培养了第一批专业骨干和教师队伍。

上世纪90年代初,杨士莪(右二)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作为中国水声定位方法最早的提出者和技术决策者,杨士莪带领团队开展水声定位系统研制,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定位系统研制等重大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4年,杨士莪指导南海考察(左四)。

即使耄耋之年,杨士莪仍承担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课程教学工作,而且他从不坐着给学生上课,一站就是一个小时,是出了名的“一站到底”。

学生们心疼杨老,在上课前为他搬把椅子,但每次他都把椅子挪开并笑着说:“从我开始做老师起就习惯站着讲课了。”60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用自己的科研经历为学生上第一课。“第一节课好比打开水声世界大门的钥匙,必须讲好!”

“国家受欺负,是因为你不行,得自己想办法站起来,把国家发展起来。”几十年的科研经历让杨士莪更加坚定了建设科技强国、海洋强国的信念。他经常对学生说要成为真正站立起来的人。“希望我们的后浪,在国家的支持下,为中国海洋事业、水声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致敬,送别!

(来源:全国总工会微信公众号综合央视新闻(记者 魏雯雯)、哈尔滨工程大学)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燃油车禁售令”推迟 欧美电动车转型“失速”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