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人物 > 正文

【新闻特写】

原标题:“问诊”世界高海拔第一长隧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王凯邦

“今天天气特别冷,大家一定要戴好手套,搬运仪器的时候注意脚下……”近日,在青藏铁路关角隧道西洞口处,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德令哈工务段柯柯探伤工区工长韩彬对4名职工进行作业前的安全提示。

关角,藏语意为“登天的梯”,平均海拔3600米,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摄氏度。关角隧道是世界最长高海拔隧道,全长32.645公里。

当天,德令哈工务段柯柯探伤工区要对青藏铁路西格段天棚站至察汗诺站区段下行线350公里50米至353公里903米范围内的钢轨进行探伤检查和伤损处置作业,“问诊”钢轨存在的“疑难杂症”。

“最近几天气温骤降,严寒天气使钢轨韧性下降,容易导致钢轨伤损甚至断轨,为了确保列车的安全,我们将采用钢轨探伤仪和人工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定期对钢轨‘问诊’,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韩彬说。

10时30分,“天窗”命令下达,由现场防护员和驻站联络员“联控”确认区间内无列车通行后,韩彬和工友们按照事先分工,开始当日作业。

“我们主要通过探伤仪的波形变化、报警声音和外观敲击检查等手段,及时发现钢轨问题,判断钢轨是否有伤损。”钢轨探伤工尚国兴说。

“嘀嘀嘀……”钢轨探伤仪断断续续地发出信号声,职工们一边推行仪器,一边仔细地在监控屏幕上观察波形、校对伤波。遇到异常信号时,大家撤回仪器反复验看,并不时蹲下身,在铁轨上标记钢轨接缝与擦伤。

“我们每次探伤作业都是走走停停,每一个焊缝、每一处伤损可疑位置,大家都会认真检查,遇到无法用肉眼看清的轨件部位,就借助小镜子或者趴下来仔细检查轨颚、轨底等关键位置的状态。”钢轨探伤工丛日强趴在地上,将脸几乎贴在钢轨上仔细勘察,力保不放过任何可疑变化。

12时30分,关角山下依旧寒风阵阵,经过近120分钟的持续作业,韩彬和工友们顺利完成当日的钢轨“问诊”任务。随后,大家又将检查数据进行回放、分析,详细制定整治计划,为天路钢轨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燃油车禁售令”推迟 欧美电动车转型“失速”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